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详细的肩关节解剖图解,值得收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详细的肩关节解剖图解,值得收藏!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73145714_660590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由三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骨)构成,组成四个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胸关节和胸锁关节)。本文将详细介绍肩关节的结构、韧带、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成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肩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肩关节的结构

肩关节由三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骨)构成,组成四个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胸关节和胸锁关节)。

  1. 锁骨:正面呈S形,由肩峰延伸至胸骨柄作为上肢和躯干之间的支点,允许上肢最大范围的活动度为肌肉提供止点。将力量由上肢传到躯干。

  2.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骨之间。前方凹面有利于和肋骨组成胸廓连接,后方凸面。肩胛冈凸于后面,上方较小的冈上窝,下方较大的冈下窝。肩峰是三角肌大部的起点,斜方肌的止点之一,同时是肩锁韧带的附着点。 喙突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和喙肱肌提供起点,同时还是胸小肌和肩锁韧带的附着点。肩胛骨有三个角,上角平对第2胸椎水平。下角平对第7胸椎水平。肩胛骨外上方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3. 肱骨:上端膨大,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平均直径43mm。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各延伸一嵴,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间有一纵沟,称结节间沟。

1.盂肱关节球窝关节,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稳定性差。
三轴运动 关节盂小而浅,关节头大,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关节盂周围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使之略为加深。盂唇下方固定牢固,上方活动度大,血供差,易于损伤。关节囊薄而松弛。
2.肩锁关节:由锁骨外侧端和肩峰外侧缘向内2-3cm部分形成的平面滑动的滑膜关节。关节上面部分存在不完整的关节盘。肩锁韧带、喙锁韧带:肩峰的旋转和相对于锁骨的前后运动与肩胛骨和胸锁关节的运动关联。
3.胸锁关节由锁骨内侧端,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外上缘构成的滑膜关节,形状为鞍形,可滑动。体内唯一连接中轴骨和上肢关节。盘状软骨分隔关节腔,可以吸收从上肢传导到中轴骨的震荡。胸锁前韧带、胸锁后韧带、锁骨间韧带、肋锁韧带。随着肩关节运动,胸锁关节可以旋转30度。
4.肩胸关节(肩胛胸壁关节)不是一个真正的关节允许肩胛骨相对于胸廓运动。

韧带

  1. 喙肱韧带:起于喙突下,向侧前下方固定于肱骨,相当于冈上肌及肩胛下肌附着点之间。其纤维与关节囊紧连在一起。这个韧带对肱骨头起支持及防止肱骨过度外旋的作用。冰冻肩时此韧带广泛发炎,结果使肱骨头保持在内旋位置,防碍了肩关节的活动。

  2. 喙肩韧带:为肩关节上部的屏障,起于喙突外缘,基底较宽逐渐变窄,向外止于肩峰,把肩峰下滑囊与肩锁关节分开。

  3. 盂肱韧带:为关节囊的增厚部分,分上中下3个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内面,有限制关节外旋的功能。

肌肉

上肢带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能运动肩关节,并能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1. 三角肌:始点为锁骨外侧1/3、肩峰外侧缘和肩胛冈下缘;止点为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为外展、屈曲、伸展和旋转上臂;神经支配为腋神经C4-6。

  2. 冈上肌:始点为肩胛骨冈上窝;止点为肱骨大结节;作用为发动上臂外展;神经支配为肩胛上神经C5-C6。

  3. 冈下肌:始点为肩胛骨冈下窝;止点为肱骨大结节;作用为伸展上臂并使其向外旋转;神经支配为肩胛上神经C5-6。

  4. 小圆肌:始点为肩胛骨外侧缘上2/3;止点为肱骨大结节;作用为外展上臂并外旋;神经支配为腋神经C5-6。

  5. 大圆肌:始点为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1/3;止点为肱骨二头肌间沟内侧缘;作用为内收和伸展上臂并使上臂内旋;神经支配为肩胛下神经C6-7。

  6. 肩胛下肌:始点为肩胛下窝;止点为肱骨小结节;作用为内旋上臂;神经支配为肩胛下神经C5-7。

  7. 肱二头肌:始点为盂上结节(长头)和喙突(短头);止点为桡骨粗隆;作用为屈肘协助曲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使前臂旋后;神经支配为肌皮神经C5-7。

  8. 喙肱肌:始点为肩胛骨喙突;止点为肱骨内侧中部;作用为外展屈曲肱骨,防止肩关节向下滑脱;神经支配为肌皮神经C6-C7。

  9. 肱三头肌:始点为盂下结节(长头)、肱骨后表面(内侧头)和肱骨大结节后外侧(外侧头);止点为尺骨鹰嘴;作用为伸肘,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长头);神经支配为桡神经C5-C7。

  10. 斜方肌:始点为上项线、项韧带和C1-5棘突(上斜方肌),C6-T3棘突和棘上韧带(中斜方肌),T4-T12棘突和棘上韧带(下斜方肌);止点为锁骨外1/3(上斜方肌)、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上部(中斜方肌)、肩胛嵴内侧缘接近肩胛提肌下方(下斜方肌);作用为提高肩胛骨,向上方旋转;使肩胛骨回缩;压低肩胛骨;伸展头和颈部;转动头和颈部;神经支配为颈丛C3-C4、臂丛C5-T1、胸神经T2-T12。

  11. 背阔肌:始点为下5-6个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间和髂嵴外缘;止点为肱骨二头肌间沟内侧缘;作用为内收上臂并使上臂内旋并伸展;神经支配为胸背神经C6-8。

  12. 小菱形肌:始点为第6-7颈椎棘突;止点为肩胛骨上方内侧缘;作用为将肩胛骨拉向脊柱;神经支配为肩胛背神经C5。

  13. 大菱形肌:始点为1-4颈椎棘突和棘上韧带;止点为肩胛骨下方内侧缘;作用为将肩胛骨拉向脊柱;小菱形肌也将肩胛骨稍向上拉;神经支配为肩胛背神经C5。

  14. 肩胛提肌:始点为1-4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为肩胛骨上角;作用为提高肩胛骨;神经支配为肩胛背神经C3-4。

  15. 锁骨下肌:始点为第一肋骨;止点为锁骨肩峰端下表面;作用为固定锁骨或抬高第一肋骨,帮助肩胛骨伸展,将肩部向下向前拉;神经支配为锁骨下神经C5-C6。

  16. 胸锁乳突肌:始点为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1/2;止点为胸骨柄前表面(胸骨部分)和锁骨前表面的内1/3(锁骨部分);作用为稳固头和颈;防止颈部过度伸展和头向后运动,弯曲颈部,参与吞咽和呼吸;神经支配为颈丛神经C2-C3。

  17. 胸小肌:始点为第3-5肋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止点为喙突顶部;作用为旋转肩胛骨并将它上拉,上抬肋骨;神经支配为胸前神经C6-C8。

  18. 胸大肌:始点为锁骨内侧1/2、胸骨柄胸骨体和第一到第六肋软骨前表面以及腹部至腹外斜肌腱膜;止点为肱二头肌沟的外侧缘;作用为内收、屈曲、内旋上臂;神经支配为正中神经C8-T1、胸外侧神经C5-7、锁骨部C5-6、胸肋部C7-T1、胸大肌表面皮肤是T2-T6。

  19. 前锯肌:始点为1-8/9肋骨侧面中心;止点为肩胛骨上角和下角以及结余其间的内侧缘;作用为旋转肩胛骨并使其向前拉,抬高肋骨;神经支配为胸长神经C5-C7。

肩部神经和血管

神经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经斜角肌间隙走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 正中神经:体表定位为上肢外展90°,掌心朝上,从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连线。

  • 尺神经:起自臂丛内侧束,沿着臂后内侧下行,至肘后,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离开上臂。(腋窝顶-髁嘴)

  • 肩胛上神经:C5-6起于臂丛上干,斜向后外下, 行于斜方肌深面,至肩胛上孔与其孔外的肩胛上动脉伴行,入冈上窝,在此发出冈上肌支及关节支,主干移行为冈下肌支向后外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穿肩胛下孔急转向后内至冈下窝。

  • 肩胛上神经走行:研究表明,85%神经走在韧带下方,动脉走在韧带外上方,12.5%神经和血管均走行于韧带下方,其他占2.5%。

  • 易出现卡压部位:(1)肩胛上孔(2)肩胛下孔

血管

  •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界,将腋动脉分为三段。

  • 第一段: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

  • 第二段:胸外侧动脉

  • 第三段: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

  • 肱动脉: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肱深动脉和桡神经。

滑囊和肩袖

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是人体最大的滑囊,其作用相当于肩袖与其上方的肩峰和三角肌之间的一个关节,滑囊内的少量积液可起润滑作用,以减轻肩袖与肩峰和三角肌之间的摩擦。95%的患者肩峰下滑囊和三角肌下滑囊是相通的。滑囊和关节之间隔以肩袖。因此,肩袖完全撕裂后可导致滑囊与关节之间相通。

正常滑囊厚度小于2mm,内含有一薄层积液。滑囊内的积液多积聚在以下三个部位之一:

  1. 紧邻冈上肌腱止点的远侧。须仔细检查滑囊的远端,即三角肌止点水平,因重力作用积液可积聚在此部位。

  2. 上臂外旋时肩胛下肌腱的前方。

  3. 肱骨结节间沟的前方。

肩袖:肩袖又称旋转袖、肌腱袖是指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所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腱板,并且与关节囊紧密相连的一种结构。它的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连接,对加强肩关节起一定作用。此外它还有使肩关节回旋和外展的作用。

  1. 冈上肌位于肩胛冈上方的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端。肩峰下滑囊将其 与肩峰、三角肌和喙肩韧带相隔离。

  2. 冈上肌的下方为冈下肌,走行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段。

  3. 再往下为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端。这三条肌腱形成肩袖的上后部 分,肌腱之间分界不明显。

  4. 肩袖的前部分为肩胛下肌,走行与肩胛骨的前面,止于肱骨小结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