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宿迁连云港GDP之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较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宿迁连云港GDP之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较量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0-30/doc-incuiaqy1195834.shtml

宿迁与连云港,两座毗邻的苏北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两个重镇,都是全国百强市。在经济实力普遍较强的江苏十三个设区市中,两市的体量最小。今年前8个月,两市彼此间的“第十二名之争”日益激烈。

据统计部门发布,今年上半年,宿迁市、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064.2亿元、2048.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6.1%。前者位列全省第12、全国第73;后者位列全省第13、全国第75。上半年GDP增速两市均居全省前列,宿迁比连云港快了1.2个百分点。

十五年争先:从差距到反超

苏北经济版图上,宿、连争先的故事由来已久。2010年开始,两市的这场竞争初露端倪,至今已持续十五年。2010年,宿迁市GDP仅相当于连云港市的89.17%。此后十年,宿迁加速追赶,差距逐渐缩小。2020年和2021年,宿迁和连云港的GDP相差已不足8亿元。

2022年,宿迁GDP首度超越连云港,第一次摆脱了 “江苏十三妹”的定位。当年宿、连两市的GDP分别为4112亿元、4005亿元,宿迁反超107亿元。这一年仍处于疫情较大冲击之下,宿、连两市GDP增速分别为3.6%与2.4%,宿迁以更具韧性的增长实现了“逆袭”。


近年来,宿迁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图为10月22日,在宿豫区江苏益和宠品汇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主播正在介绍手中的宠物用品。王帅甫 摄

2023年,宿、连两市的GDP分别为4398.07亿元与4363.61亿元,彼此差距再度缩小至不足35亿元。GDP增速,宿、连两市分别为7.8%和10.2%,宿迁不慢,但连云港更快,领跑全省十三市。落后的连云港开始了对宿迁的追赶。

今年上半年,宿迁GDP总量和增速再度全面超过连云港。按此趋势,今年全年宿迁的经济总量有可能继续领先后者。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宿、连两市仍将保持追逐争先的格局。

新兴产业VS传统产业: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

从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宿、连争先的新焦点是“新兴产业快速增长VS传统产业与外贸高速增长”。前者驱动了宿迁产业层次持续升级,后者拉动了连云港传统优势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工业:宿迁高端制造 vs 连云港石化产业

1—8月,宿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连云港为7.8%。2023年,连云港的这一增速曾高达25.2%,居全省之首;宿迁居次席,为11.4%。

宿迁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等主导产业的持续升级,不仅是其今年以来工业增速反超连云港的重要因素,也是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关键动能。据宿迁市统计局公布,上半年该市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460.8亿元,同比增长27.6%。继新能源产业之后,宿迁第二个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投资:连云港工业投资增速领先

今年以来,连云港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是重点投资领域。1—7月,连云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3%,居全省前列。而宿迁工业投资的增速为15.3%,慢于连云港;但2023年宿迁的增速是12.6%,连云港却下降了7.3%。后者工业投资在短短一年间剧烈震荡,一个主要因素是:徐圩新区、徐圩港及盛虹石油炼化项目等单体投资额巨大的大型项目对连云港工业投资规模的影响较大。

外贸:连云港海港优势明显

作为江苏吞吐量最大的海港城市,近年来连云港外贸增速一直领跑全省。虽然近几年内陆城市宿迁的进出口增长也保持了较快速度,但不及前者。据南京海关统计,按人民币计价,1—8月,连云港进出口增长46.3%,宿迁为16.6%。2023年,连云港进出口同比增长27.2%,宿迁是15.5%。

观察者认为,实际上,两市多年来的竞争本质是:苏北农业大市的工业化VS苏北沿海港口城市的扩大开放与产业升级。一言以蔽之,这是“工业发展中”地区之间两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竞争。

资源禀赋与产业选择

从历史文化和经济基础看,宿迁与连云港颇为相似,但从资源禀赋、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看,两地又迥异。两地都位于黄淮海平原,皆属淮河流域。数千年来,江淮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碰撞融合。两市皆属淮海经济圈,从古至今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濒临黄海、拥有天然良港,民国以来连云港逐渐成为江苏吞吐量最大的海港。凭借沿海和大港优势,改革开放后,连云港化工业、装备业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宿迁不具备沿海优势,20世纪90年代独立成市后,才真正进入工业化阶段。2001年江苏南北挂钩合作、江苏经济最强市苏州开始对口支援宿迁,是宿迁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起点。

宿迁: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就工业而言,宿迁具备相对优势的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前者如纺织业、家居建材业和食品加工业——尤其是酿酒业;后者如新能源产业和电商产业。2023年宿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41.33亿元,成为宿迁的首个千亿产业。其光伏电池组件产能、产量已跃居全国城市TOP10。宿迁还是苏北的电商产业高地,全市现有电商企业2.98万家,集聚了京东等众多龙头电商企业。2023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达2500亿元,目前正在打造沭阳县花卉苗木、泗洪县生态水产等14个重点“电商+”产业带。


10月27日,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大批出口汽车整装待发。王 春 摄

连云港:港口物流与化工业双轮驱动

连云港最具优势的产业是港口物流业和化工业。2023年化工业在连云港第二产业中占比达到37.7%。徐圩新区以石化业为核心产业,堪称近年来连云港工业最强劲的新增长点。该区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是打造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徐圩新区内的大型企业包括盛虹石化、卫星化学等。徐圩港区总设计吞吐能力4.5亿吨,已具备30万吨级船舶通航条件,建成码头液体散货泊位17个。今年1—8月,该区规上工业产值为1314.3亿元,同比增长14.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316.4亿元,增长20.7%。2022年与2023年,徐圩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约70%、116.2%,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2%、157.4%,持续带动连云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增速一度领跑江苏全省,今年以来有所回落。

连云港的石化和港口物流两大产业集聚了大量资本和资源——包括土地资源,龙头项目和企业的投资和投产力度、速度、成果,对全市工业投资和产业影响巨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工业土地拿地规模企业50强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北和苏中,连云港整体拿地面积第一。

虽然宿迁引进的产业项目资源需求量也不小,尤其是土地,但其优势产业主要由大量中小民企支撑,投资相对分散,竞争更为激烈,成长也更为稳定持续。

专家解读:宿迁逆袭背后的启示

持续十余年的“宿连争先赛”,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之下,宿迁何以实现逆袭?其相对于连云港最具优势的新动能是什么?未来一段时期,谁的进步空间更大?对于江苏和长三角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其他城市有何启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