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儿童减压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儿童减压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在当今社会,儿童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压力,西安市西咸新区高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名为“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的儿童减压小组活动。
小组背景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儿童作为未来的希望与栋梁,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的学业要求,还广泛渗透于儿童的家庭、社交圈以及课外活动中。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多元化才能的推崇,使得儿童们常常被期望在学业成绩、才艺展示以及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色。
高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在辖区内走访了解社区内儿童的情况时发现,目前社区儿童面临的主要压力有学业上的压力和家长期望过大。长期承受这些压力,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建立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社工站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该小组活动,小组通过有趣且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儿童们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压力源,学习有效的减压方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快乐地前行。
小组目标
- 让小组成员树立对压力正确的认知,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压力。
- 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合理的方法缓解压力。
理论基础
ABC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它认为所有困扰人类的严重情绪问题实际上都直接源于非理性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人的信念系统,C代表事件的情绪反应。该理论指出,人们的情绪反应并非直接由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决定。
小组设计
- 小组名称:“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儿童减压小组
- 活动地点:高桥街丰京苑社区
- 社工姓名:李萌、刘心珂、张瑶、杨冰晨
- 小组成员:高桥街道丰京苑社区23人
小组活动
节次 | 主题 | 目标 | 主要活动内容 |
---|---|---|---|
第一节 | 说“hi hi” | 消除组员之间的陌生感,初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达成小组共同约定。 | 1. 社工组织签到; 2. 通过破冰游戏“正话反说”消除组员之间的陌生感; 3. 制定小组契约,以确保后续活动的正常进行。 4. 引导小组成员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强调小组契约的重要性。 |
第二节 | 揭开压力的面纱 | 通过对压力定义的讲解和对压力源进行分类,带领小组成员了解和认识压力。通过压力情景剧的方式让组员在特定的环境中体验压力。 | 1. 签到; 2. 你知道吗?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就压力的定义向小组成员进行讲解; 3. 压力分类圈用绳子区分出不同的区域,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等,举出相应的例子,让小组成员辨别属于哪一类压力; 4. 压力情景剧社工向小组成员介绍已准备好的情景剧,邀请自愿参与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并让所有成员体会情境中的压力。 5. 社工总结回顾本次小组活动的内容,鼓励组员积极参与下次活动。 |
第三节 | 压力也是成长的伙伴 | 带领小组成员了解压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看清压力的本质,利用“吐槽大会”让小组成员发泄出自己平时感觉到的压力。 | 1. 签到; 2. 我的压力气球向每位小组成员分发一只气球,邀请他们将自己的压力写在或者画在气球上。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让小组成员感受压力的感觉; 3. 吐槽大会社工引导小组成员说出自己平时面对的压力,以宣泄情绪; 4. 压力也是成长的伙伴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压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树立对压力的正确认知,让小组成员意识到,在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可以帮助我们进步; 5. 总结回顾本次小组内容,鼓励组员积极参与下次的活动。 |
第四节 | 减压小能手 | 帮助小组成员学习和体验各种应对压力的方法,使小组成员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减压的好办法。 | 1. 签到; 2. 音乐放松小组成员闭上眼睛,跟着音乐中播放的提示进行放松练习,以减轻压力; 3. 彩绘曼陀罗将提前准备好的形状各异的曼陀罗图形分发给小组成员,邀请他们对图形进行涂色; 4. 社工总结本次小组活动内容,鼓励组员积极参与下次活动。 |
第五节 | 感恩相遇展望未来 | 通过“心情分享会”的活动,引导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在小组中的收获和感想,并结束小组。 | 1. 签到; 2. 心情分享会邀请孩子们轮流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最有用的一课,或者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成功运用减压技巧的经历。鼓励使用“我感到...然后我做...”的句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 3. 和小组成员一起回顾在小组当中的学习与收获,并巩固已有的成果。 |
小组过程
小组初期
在小组初期,由于组员之间的不熟悉,小组氛围比较尴尬,小组成员也不太能放得开,为了活跃小组氛围,社会工作者通过“正话反说”的游戏让小组成员之间熟悉起来。接着就是社工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并约定要一起遵守小组契约,确保后续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小组中期
小组中期,小组的氛围已经非常轻松,小组凝聚力也明显增强,社工通过“我的压力气球”“压力情景剧”“吐槽大会”“压力也是成长的伙伴”“彩绘曼陀罗”等活动,帮助小组成员树立对压力的正确认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源都有哪几类,并且学习了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小技巧。
在活动期间,社工也会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来调整活动内容,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
小组后期
在小组后期,社工带领小组成员回顾了整个小组过程,引导小组成员说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不少小组成员表示自己在小组中学习到了很有效的减压小技巧,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最后,社工对小组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宣布小组结束,与小组成员一起合影留念。
总结与反思
通过“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儿童减压成长型小组的一系列活动,我们不仅实现了既定目标,还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反思。
总结
- 小组目标达成情况
- 通过ABC理论的应用,引导儿童对压力树立合理的认知,学会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压力。
- 成员们掌握了多种有效的减压方法,并能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 小组活动有效增强了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网络,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了积极的社会支持。
- 活动效果
- 通过“说hi hi”活动消除了组员之间的陌生感,为后续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揭开压力的面纱”让儿童们直观感受并认识到了压力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他们对压力的认知能力。
- “压力也是成长的伙伴”和“吐槽大会”让小组成员在发泄压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压力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建立的更加健康的压力观。
- “减压小能手”环节则通过实践让小组成员亲身体验了各种减压方法的有效性,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反思
- 活动设计
- 大部分活动设计符合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趣味性强、参与度高。但部分环节在时间把控上仍有待改进,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开展。
- 社工角色
- 社工在活动中扮演了引导者、支持者等角色,但在活动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儿童主体的地位,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 在活动过程中,社工应加强对个别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那些内向或不愿表达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 资源利用
- 小组活动充分利用了社区内资源,如场地、道具等,但在资源整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社工可以探索与更多机构和组织合作,为儿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 持续发展
- 小组互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儿童减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社工站应持续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索更多有效的减压方法和途径。
综上所述,“童心飞扬,与压力说再见”儿童减压成长型小组活动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活动设计、社工角色、资源利用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等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问题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