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KUO83K055679FL.html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涵盖了中国多个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区域差异。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到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南方红土地的农业特色到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本篇总结将带你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知识的重点内容。

一、黄土高原

  1. 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他学说包括水成说和风水雨相说。

  3. 严重的水土流失

  • 自然因素: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 人为因素:毁林开荒、开矿修路破坏植被和地形。
  1. 生态建设措施
  • 工程与生物措施: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区减少牲畜数量。
  1.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 人口迁移:将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
  •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提供粮食和补贴,鼓励退耕还林还草。
  • 因地制宜发展: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

二、长江沿岸地区

  1. 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 自然资源丰富。
  1.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三、南方地区的红土地

  1. 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 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 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 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 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四、南方地区的重要水田农业区

  1.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 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 主要农作物

  •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
  • 常见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五、珠江三角洲

  1.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 有利条件

  • 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的侨乡。
  •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1. 经济特点
  • 外向型经济
  • 发展的利条件
  • 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 很多地方是的“侨乡”。
  •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1. 城镇的发展
  •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 原因
  • 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 产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六、西双版纳

  1.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 热带动植物王国
  • 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他们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 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七、青藏地区

  1. 位置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2. 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4. 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5. 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 :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 :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 :牦牛。
  • 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1. 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八、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 界线:

  •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 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 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 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 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2.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 农业
  •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1. 风俗习惯
  •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1. 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2. 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1. 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2.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 农业发展及问题
  •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 植被和果树: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1. 风俗习惯
  • 人民主食:大米
  •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1. 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2. 主要城市:上海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1.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 灌溉农业为主。
  3. 主要分布地区
  • 内蒙古河套平原;
  • 宁夏平原;
  • 河西走廊;
  • 新疆绿洲;
  1. 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2. 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 (3)行:马、骆驼、小毛驴。
  •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