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铁血藩王刘章,为匡扶汉室,诛杀了吕氏满门
汉朝铁血藩王刘章,为匡扶汉室,诛杀了吕氏满门
朱虚仕汉,功大策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章,被封为朱虚侯。身世显赫,但在吕后执政期间,刘章表现出对吕氏统治的强烈不满。一次酒宴上,他要求以军法监酒,意在通过此举表达对吕氏的反感。然而,事情却发展得出乎意料。
刘章担任酒吏监酒,当有一名醉酒的吕氏族人逃离席间,刘章毫不犹豫地追上并斩杀了他。这一举动在吕后主持的宴席上引起轩然大波,众人震惊不已。刘章竟然在吕氏族人面前行刺,这简直是对吕后的公然挑衅,因为吕后一向优待吕氏家族。
吕后面对此事,虽心怀不满,但由于之前答应刘章使用军法监酒,无法违背诺言治罪。然而,宴席却以草草结束,气氛一度尴尬。刘章的果敢举动让吕氏宗亲畏惧,开始避开他。刘氏的声威随之大涨,许多大臣也开始倾向于支持刘章。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吕禄和吕产谋反。刘章得知阴谋后,迅速通知大哥齐王,发兵平叛。周勃和陈平在掌握局势后,面对吕氏族人犹豫不决,不敢行动。这时,刘章毫不畏惧,亲自出手,斩杀吕产、吕禄,并派人诛杀吕氏全族。在刘章果断的手段下,朝廷大权完全回到刘氏手中,刘章由功进封城阳王。
蔡东藩对刘章的果断表示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诛灭吕氏一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他对文帝封赏刘章的不公感到不满。汉文帝多次厚赍陈平、周勃,却对刘章吝于赏赐,仅封他为城阳王。原因在于刘章曾试图推举齐王刘襄即帝位,引起文帝的疑虑。尽管刘章为政治大局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野心使他与皇权渐行渐远。
刘章只做了两年的城阳王便英年早逝,谥号“景”。对于他为何没有成为当时的皇帝,留下了一个谜团。当时刘章为首诛灭吕氏后,为何朝廷最终选择了远在他乡的汉文帝作为皇帝,而不是刘章呢?
这一段历史中,刘章的果断和决策无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不仅在对抗吕氏家族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还在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然而,他的野心也成为他与皇权渐行渐远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他未能坐上皇位。
在整个历史中,刘章的故事让人反思权谋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他的果断和决断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悲剧色彩,他为家族和政权的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这也许是历史中众多英雄故事中的一种寓言,警示后人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要谨慎行事,免得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