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拉保保” 从传统习俗到特色文化名片
正月十六“拉保保” 从传统习俗到特色文化名片
农历正月十六,四川广汉市房湖公园和金雁公园迎来一年一度的保保节暨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吸引了来自广汉、成都、绵阳等地数十万群众共赴这场民俗盛宴。
保保节融合了“游百病”与“拉保保”的传统习俗。“游百病”在川西地区古已有之,有“正月十六游毛病,游了毛病不生病”的说法,人们借此出行游春,祈求消灾祛病。而“拉保保”,也就是“拜干爹”“认干爹”,是保保节的核心环节。
“保保节”热闹的广汉街头
上午8时30分,“拉保保”活动在房湖公园十二株寓意“百年长寿”“百病不生”的明代古柏树下正式开始。现场人头攒动,家长们带着孩子穿梭其中,以“眼缘”为标准为孩子挑选“保保”。一旦选定,家长便将孩子的帽子戴在对方头上,随后双方家庭前往登记处登记并合影留念,现场围观群众纷纷鼓掌送上祝福。
“拉保保”现场
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活动,期望能为孩子拉个“保保”,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活动中,有游客本是前来游玩,却意外被拉成“保保”。还有一位当地居民成为当天首位“女保保”,给孩子送上真挚祝福。
热闹的节日氛围
作为非遗文化周的重头戏,保保节从2月7日(正月初十)便以非遗集市、展演、绝技展示等活动拉开预热序幕。在雒城门广场,省级非遗项目金丝面制作展位前人气爆棚,师傅展示的“面团穿针”绝技令人称奇。广汉缠丝兔、汉州剪纸、植物蓝染等传统技艺同样吸引众多游客围观体验。2023年新晋省级非遗的金丝面制作技艺,其面条细如发丝,制作过程让观众惊叹不已。
“拉保保”活动现场
“拉保保”习俗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历经融合演变,2003年被广汉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保保文化节”,2007年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保保节在传承传统民俗的同时,借助非遗展演、文旅融合等形式,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已然成为广汉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广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保节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模式,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力推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