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雎》中,为什么开头不写人而写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雎》中,为什么开头不写人而写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7/13/79384844_1135160243.shtml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一直备受关注。为什么这首诗不直接描写人物,而是先以鸟鸣声起兴?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古人怎样的创作智慧?本文将从自然、文学、历史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关雎》中"比兴"手法的艺术魅力。

乡野河畔,阒寂无人。独自漫步,见冰河始解,万物萌动,草木渐荣,蓦地传来一阵啁啁啾啾、鸟鹊嘤嘤之声,声声入耳……是不是也唤醒了你蛰伏一冬的心灵?热血涌动,仿佛物我合一,亦欲长啸几声,和着大自然的天籁律动、回响……

风轻日暖,传送含着甜意香暖的嘤咛,这是大自然送给走出严冬的人们的第一份珍贵又美好的礼物。

心里溢满柔柔暖意,世界美好,心底柔软,是不是也想吟咏两句、清歌一曲?

部编本八下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之一,《关雎》就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本单元的人文素养教学要求是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体会其笔下的幸福美好。而幸福美好的生活,总也离不开人类永恒的主题、最美好的感情——“爱”。

《梭罗日记》里说“爱是一切自然颂歌的主题。鸟类的歌声是一首贺喜的结婚之歌……在深水里,在树林和牧场的高空以及大地的心脏,爱是万物从事的工作和生存的状态。”

《诗经》开篇之作《关雎》为“风”之始,“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作品中多为男女爱情之作,《关雎》就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今人读来,依然被那种率真、直朴,带有乡野纯味的情感所晕染。

《关雎》开头先写鸟,而不是先写人,是师法“自然”的。“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如“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春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草木萌动,虫雉蛰醒,仿佛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

当“雎鸠关关对鸣”,一青年男子正漫步河边,耳闻其雌雄和鸣,忽被自己的脚步惊扰,又目睹其形影相随、比翼同行,这双宿双飞、情意专一的鸟,怎不会使人油然而生美好的遐想啊?我一个谦谦君子,多么渴慕“窈窕淑女”相伴一生、琴瑟相调!若此,该是多么美好幸福的生活啊……

由“物”——成双成对的“雎鸠”,关关和鸣的美好画面,引出“吟咏对象”——“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追求,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这种写法,受自然启发,取于自然,就是所谓的“比兴”。

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即比喻;“兴”即先说别的事物(成双成对的雎鸠),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君子和淑女)。因此,《关雎》开头先写鸟,而不是人,是人受到自然的熏陶感染,并由自然产生了美好遐想,由此产生的一种“师法自然”的创作手法——比兴。

大自然,“一花一叶皆菩提”,启发灵感,让人顿悟,是人创作的最初源泉,不论是写作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会抛离自然,但终有一天,会渴望回归林泉,此处才是“吾心安处”。

另外,在《诗经》中,关于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诗,所占的比例较大。《蒹葭》《子衿》《溱侑》《卫风·氓》《泊舟》《谷风》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爱情追求者的不同形象。周代是一个宗族社会,特别重视血缘及婚烟家庭关系,爱情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两人之间的事情,还关系到家族势力的范围。所以,那个时代的民歌大多歌颂热烈而自由的爱情。那么《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论及爱情婚姻与家庭的作品,占的比例比较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经》中,除了《关雎》,采用这种比兴手法的篇目比比皆是,如《蒹葭》《卫风·氓》《硕鼠》等。在《卫风·氓》中,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先以葱茏、茂盛的桑树,写照女主人公的青春靓丽容颜,继而又以斑鸠容易受到桑葚的诱惑,来比喻女子极易沉溺于爱情。

触物有感而发,自然客观事物引起诗人的情思、创作灵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成诗成文。由“此物”,延伸引出“所吟对象”。自然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这种“比兴”的写法,更是师法“自然”。

这种触物有感而发的写作,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自然、生活是我们写作的不竭之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现实生活的写照,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主义的广阔基础,其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此后的好多诗歌,也运用和发展了“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比直奔所写对象更有意境,含蓄委婉、构思新颖。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再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总之,《关雎》中,为什么开头不写人而写鸟?这是自然的美好,熏陶、感染了人,“发乎情而成于文”,即写作素材来源自然生活;由“鸟”而“人”,这种“比兴”的写作手法,更是“师法自然”,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尝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