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卡住切肠子的病历报告
疝气卡住切肠子的病历报告
成人腹股溝疝氣是否一發現就要馬上考慮手術修復,當然不是百分之百必要,但是很多民眾卻誤解醫師的建議,而一拖再拖,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於造成生命的危險,險象環生。在此報告一個真實的案例。
王先生,七十六歲,病人腹股溝疝氣有10多年了,剛開始很小,所以外面的開業醫生說沒關係,再等等,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凸出來的腫塊越來越大,有的時候還需要自己推回去,病人也不為意,以為醫生說的就是對的,就一直維持著,但最近幾天凸出去的腫塊,再也推不回去了,然後今天感到非常的疼痛,吃不下食物,於是來看急診,我們看到(如圖1所示)下腹部鼠蹊部有一個突出的硬塊,非常的疼痛,推不回去,經過電腦斷層檢查以後發覺有腸阻塞及腸缺血,以及腸子卡住在腹壁外的問題,於是實施緊急手術,手術中打開皮膚以後(如圖2),病人的部分腸子果然是卡在鼠蹊部,還推不回去,於是開刀把鼠蹊環切開,然後把腸子放回去,但是發覺腸子已經壞死,因為腸子是固定不動,我們就再用腹腔鏡看一下,結果發覺是在右側的小腸有缺血性的腸病病,於是就剖腹探查,然後將壞死的腸子(如圖3)切除後再縫和,幸運的是病人術後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天穩定了才出來,總共前前後後住了將近兩個禮拜的時間,差一點危及生命,所以這是一個血淋淋的一個狀況,也就是疝氣平常不處理,一直拖一直拖,等到卡住,推不回去的時候,腸子也壞掉了,使原本應是小手術變成大手術(如图4),甚至造成病人有生命的危險,可說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故目前醫界對於疝氣的處置,只要不是年紀太小或是不適合手術者,大概都可以及早的以手術完成,以避免日後的腸子卡住而缺血壞死的問題,小病變成大病的麻煩。
以下概述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治療原則:
治療選擇–除了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男性腹股溝疝氣患者和無併發症腹股溝疝氣的孕婦可觀察(即觀察等待)外。所有其他患者應考慮手術修復。
腹股溝疝氣–對於單純性腹股溝疝氣的修復,建議在可行的情況下進行腹腔鏡修復術或開放式修復術,腹腔鏡修復術恢復快、疼痛減輕和復發率與開放修復術相當,但是時間和費用則較高。然而,由於對於機器人輔助方法與其他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的證據有限,因此治療選擇不包括機器人輔助方法。
對於以前接受過下腹部手術或患有不可復位或大面積腹股溝陰囊疝、腹水或對全身麻醉不耐受的患者應進行開放式修復術。對於沒有補片放置禁忌症的患者,建議使用補片修復技術來實施無張力修復,而不是非補片修復技術。對於拒絕使用補片或傷口受污染的患者,非補片修復則是合理的選擇。
- 複雜性疝氣–複雜性(急性嵌頓性或絞窄性)疝氣需要緊急修復;方法取決於臨床情況。合成單絲大孔徑網片可用於清潔或清潔污染的病例,但不適用於需要非網片修復或延遲修復的污染或髒汙感染病例。
另外有關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有如下幾點:
術前預防–可以採用以下術前常規來優化患者的結果和體驗。
血栓預防–根據患者圍手術期發生靜脈栓塞症(VTE)的風險進行血栓預防。
抗生素預防–對於接受單純性腹股溝疝或股疝修補術並計劃放置補片的患者,我們建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而不是不使用抗生素。對於接受無併發症的腹股溝疝或股疝修補術且未按計劃放置補片的患者,根據外科醫生的偏好,可以省略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接受緊急腹股溝疝或股疝修補術的患者應根據併發症(如腸穿孔、腸缺血或梗阻)接受抗生素治療。
尿滯留預防–對於既往無前列腺手術史或無排尿問題的患者,我們建議患者在腹股溝疝修補術(開腹和腹腔鏡)前排空膀胱,而不是預防性導尿。一些外科醫生還會在術前給予α-1受體拮抗劑的尿路疏通劑(如tamsulosin)。
麻醉–對於接受開放性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患者,可以選擇局部麻醉、半身/區域麻醉或全身麻醉。接受微創修復術的患者則一定需要全身麻醉。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疝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