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获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地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获进展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
https://www.cas.cn/syky/202501/t20250122_5045714.shtml
复杂山区泥石流的突发性和夜发性使得灾害预警工作面临挑战。与雨量计、泥位计、断线、视频等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基于多普勒原理的微波雷达能够摆脱对可见光的依赖,增加探测距离。这一技术可满足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需求,但实践表明流域内的风吹草动、落石、涨水等环境变化会导致雷达对泥石流的误报。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刘双与胡凯衡课题组联合奥地利学者,在泥石流雷达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风吹草动、崩塌落石、溪水涨落、动物活动、车来人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实地雷达测量与样本采集,基于12种深度学习网络并利用迁移学习算法,构建了包含泥石流、落石在内的多目标分类判识模型。
结果表明,大部分深度学习模型均能完成多目标分类任务,最高准确率达95.46%。其中,对于泥石流和落石而言,vgg16、mobilenet_v2和googlenet模型表现较为出色。同时,基于多个深度学习模型和投票策略相结合的集合判识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目标分类的准确率和精度,降低虚警率,提高泥石流的监测判识能力。
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山地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Radar-Based Deep Learning for Debris Flow Identification Amid the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为题,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和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模型测试结果
热门推荐
冬季手裂?中医+保湿霜来救场!
小说创作必备:掌握基础提纲
小学毕业写小说vs写作文:你更擅长哪个?
李煜这7首词,说尽了一生,美到了极致
《十面埋伏》里的传统音乐魅力
中央民族乐团《中国节》音乐会:用民乐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主动脉夹层与脑梗塞:如何快速识别?
科学预防脑梗:从饮食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指南
丁香医生推荐:6个动作缓解手腕疼痛
手部疼痛莫轻视:从诊断到治疗的科学指南
告别手腕疼痛:腱鞘炎的预防与康复指南
广东揭阳: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旅游胜地
理想汽车带你玩转成都到腾冲自驾游
冬游青铜山大峡谷,打卡网红景点!
济南青铜山大峡谷:三大高空项目的极限挑战
西安城墙最美打卡地攻略:4个必拍景点+3条游览路线+实用贴士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必打卡的文化瑰宝
西安鼓楼和钟楼:穿越千年的城市记忆
苏州秋冬亲子游全攻略:从赏枫到赏梅,从园林到乐园
重庆到三峡大坝,游船之旅最浪漫!
跟着春晚游重庆:非遗贺新春
春节打卡洪崖洞:夜景、美食、住宿全攻略
婚礼敬酒礼仪全攻略:从基本礼仪到实战技巧
经典黄豆芽菜谱:5种炒法,营养美味两不误
从零开始,如何用黄豆芽做出一桌好菜
古筝+电音:中国乐器的潮流新玩法
周杰伦新曲融入京剧元素,引爆国风热潮!
外滩日夜景观全攻略:打卡东方明珠
南方花园夜市:重庆人的深夜食堂
外滩日夜景拍照打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