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头诗: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诗歌形式
什么是藏头诗: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诗歌形式
藏头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通过巧妙地将每个诗句的首字组合成特定的词语或短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诗歌形式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藏头诗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在中华诗歌的百花园里,除了常见的诗、词、曲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另类诗歌——杂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回环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轳辘诗、八音歌诗、藏头诗、打油诗、谐诗、集句诗、联句诗、百年诗、嵌字句首诗、绝弦体诗、神智体诗等40多种。这些杂体诗各具特色,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 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
- 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
- 将所要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形式,即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定思想。
历史渊源与经典案例
藏头诗因其“俗文化”的特性,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中。
《水浒传》中的"卢俊义反"
在《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他们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这四句诗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最终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将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剧《无双缘》中的"早迎无双"
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
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
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
这四句诗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徐渭的"平湖秋月"
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时,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这首诗巧妙地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现代应用与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藏头诗在网络交流中大行其道。不仅有专门的网站"中国藏头诗网",各诗词论坛写手也创作出大量以网名为主题的藏头诗。
吴小莉的"华西都市报"
香港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作为嘉宾访问"华西都市报社"时,即兴送上贺词:
华夏之光,西部翘楚,都会雄风,市镇豪情,报业先锋。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华西都市报"。
网络创作案例
作者应网友唐生之邀所作藏头诗"续清华我好喜欢你"两首之一:
续续连连百步阶,清光暗淡锁重霾。
华山无路不艰险,我辈有时当遣差。
好景天然收鸟道,喜颜着意现形骸。
欢歌绝顶呼红日,你与唐生共兴怀。
商业应用与争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传统诗种,幻想靠走偏门或得名、或得利。例如,有人以藏头诗为商品货利,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有人以藏头诗为突破口创"世界纪录",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一千余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然而,藏头诗的商业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2004年,便民眼镜城在《迁安讯》报上登载的广告词:
便民诚信规模大,民心所向送光明。
伟业不亢又不卑,大胆创新非昔比。
这四句广告词的每句首字连起来是"便民伟大",但末字连起来却成了"大明卑比"。该广告被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便民眼镜城公开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损害了大明眼镜有限公司的名誉,是违法行为。
教育价值与争议
近年来,教育界也开始注意到藏头诗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有观点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25年3月30日,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这种让儿童尝试创作藏头诗的做法一经传出,便在学界引起争议。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
创作技巧
创作藏头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所藏的字,确定主题。
- 一定要押韵。
- 先把最难的句子写出来。
- 尽量新鮮好懂。
例如:
藏言问看语搭字
头起先为义和词
无需求三谐音对
只问一二四相识
藏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