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熙娃娃的前世今生:从教科书插画到全球最恐怖的娃娃
英熙娃娃的前世今生:从教科书插画到全球最恐怖的娃娃
Netflix超人气剧集《鱿鱼游戏》第二季将于12月26日开播,剧中的英熙娃娃已经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官方在全球多个国家展出相关巨型英熙娃娃活动。但似乎有不少人对于《鱿鱼游戏》123木头人关主英熙娃娃还不是很了解,为何会叫做英熙,让我们深入探讨英熙娃娃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英熙娃娃的由来和起源:源自韩国教科书
其实《鱿鱼游戏》内的英熙娃娃的原型源自韩国1948年至1987年间教科书中的插图角色,当时韩国小学教材中常见的儿童形象“哲秀与英熙”,其中小女孩就叫“英熙”(韩文名为영희),而小男生被称为“哲秀”(철수),这两个角色主要是由教育部委派艺术家金泰亨所创作。
英熙娃娃是谁?最初英熙和哲秀灵感来源
那为何会叫做英熙和哲秀呢?英熙灵感来源又是谁?主要是因为对韩国人而言,这两个人名算是1960年代菜市场名字,当时有不少韩国民众都会取英熙和哲秀,最终才会有教科书中最经典的角色名称。
英熙和哲秀的影响力还不止影响教育,2005年这对角色甚至被拍摄成同名电影,直到《鱿鱼游戏》影集内,首次将123木头人游戏直接用上英熙娃娃形象,也让她一夕之间爆红。
简单来说英熙和哲秀算是韩国人的童年回忆,也算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更承載著特定时代集体记忆和情感。
《鱿鱼游戏》英熙娃娃恐怖与怀旧的完美结合
《鱿鱼游戏》的创作团队巧妙利用了英熙这个角色,将其转化为令人毛骨悚然的遊戲执行者。艺术总监蔡景舜解释,选择英熙作为“123木头人”游戏的主持,主要是为了让参赛者的童年回忆和绝望恐惧之间产生强烈对比。
这种反差也增加了整部剧情的张力,更深化了整个作品的主题。英熙娃娃从原本代表纯真和教育的形象,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在这种转变本身就是对人性和社会的一种隐喻。
英熙娃娃说什么?
很多人也很好奇,英熙娃娃外觀设计除了充满令人不安和恐怖外,还有她那双冰冷的机械眼睛,能够无情地扫视参赛者的每一个动作。在《鱿鱼游戏》123木头人过程中,英熙娃娃都会用很詭異声音说“木槿花开了”(무궁화 꽃이 피었습니다),其实就像是台湾童年玩的木头人游戏说的“一二三木头人”完全相同,差别在于每个国家游戏念法不同。
英熙娃娃超越恐怖的文化符号和深层社会寓意
英熙娃娃的成功影响力已经超越《鱿鱼游戏》影集本身,甚至成为全球文化的象征。她不仅在各种网络迷因和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甚至被网友誉为超越安娜贝尔,成为世界上最恐怖的娃娃。
如今英熙娃娃也延伸到了现实世界,在《鱿鱼游戏2》的宣传活动中,Netflix通过各种不同巨型英熙娃娃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包括高雄、首尔、曼谷等地。
更有人认为,英熙123木头人游戏完美地结合了怀旧情感和现代焦虑,更是对现代社会残酷竞争的隐喻,包括童年纯真的消逝、社会监控和现代人面临的生存竞争挑战。
随着《鱿鱼游戏》第二季上映,英熙娃娃又会再度在全球流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持续激发观众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