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蛇年AI音乐春晚: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蛇年AI音乐春晚: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842BPP055676Z4.html

2025蛇年AI音乐春晚是一场由300位数字艺术家与顶尖机构联袂打造的科技人文交响曲,以"三大创新坐标"震撼业界:文化破壁、协作奇迹、传播革命。这场170分钟的科技艺术盛宴不仅刷新了AI创作边界,更开创了文化传播的全新范式。

历史性突破:三大创新坐标

文化破壁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盛赞的"平民化创作革命",让AI将良渚文明、凌家滩遗址化作可交互的数字史诗,考古专家现场呼吁全球AI人才共建文明探源工程。

协作奇迹

50部顶级作品仅用70天完成,集结中日韩AI创作冠军的全明星阵容,更首创AI版权确权体系,让每份创意都有姓名。

传播革命

10万元撬动亿级流量,奥运冠军郑思维、华大CEO尹烨、著名歌手解晓东等40位名人助阵,构建起横跨200家官媒与自媒体的传播矩阵。

温州智慧启示录

这座闯入全国AI文创五强的城市,以"零成本创作+分布式协作"模式,孵化出这场现象级晚会。正如总策划倪考梦所言:"它或许会被超越,但永远无法被替代"——因为这里凝结着人类与AI协同进化的最初光芒。

AI音乐春晚的数字盛宴,点亮了蛇年的第一道科技光芒。它证明了AI技术可以赋予文化创作更广阔的边界,并为全球文化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合作与共创的平台。

亮点之一:新共识

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2025蛇年AI音乐春晚是是一次AI赋能文化的全新探索,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创作中的无限潜力。《良渚之光》《凌家滩之歌》等节目,通过AI视觉与音乐技术,复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场景。安徽省文旅厅考古处处长潘海涛指出,AI技术在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复原和展示中华史前文明的灿烂辉煌方面,可谓大有可为。他在AI音乐春晚上呼吁更多AI专家加入共创, 通过AI新技术,让世界更好看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无重力之诗》《太空歌剧院》等作品展现AI音乐在宇宙探索主题中的可能性,为艺术注入科技的未来感。《跨越千年的和弦》《对鸟》等节目,则用AI续写和完善经典作品,打破时间与创作的边界。《是谁在唱歌》《AI音乐Battle》《心灵之旅》等节目,则通过AI技术创新了音乐交互的新方式,不仅增加了晚会的趣味性,更进一步拓宽了音乐表达的边界。

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长张小夫教授认为,AI技术进入音乐领域,对专业创作和教学,以及音乐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指出,“AI赋能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创意,更在于开放和包容。AI创作降低了文化艺术创作门槛,推动创意生产的平民化与多样化。AI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形式呈现,为历史与未来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它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以数字化形式更自信地走向世界。”AI音乐春晚总策划,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倪考梦感慨道:“这一届AI音乐春晚不仅具有技术突破的意义,更是文化创作迈向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未来可能有更先进、更壮观的春晚,但它的历史性与首创地位将永远无法被取代。”

亮点之二:新共创

推动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的完美结合2025蛇年AI音乐春晚是一次全球数字艺术家和志愿者协作的成果。从2024年11月12日发布创意征集,到2025年1月30日播出,50部精美作品的创作、录制和发行,仅仅用了70多天时间。这些成果的实现,完全是300多位AI数字艺术家、志愿者人机协同、网络协作的结果。AI音乐春晚的主要发起单位为国内知名的AI公益社群中国AIGC产业联盟(AIGCxChina)、创作者社群AI春晚团队和国内AI赋能文化的先锋力量温州市社科联,三家在中国社科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和人工智能研究促进中心的指导下,发挥之前联合组织各类全国性AI音乐赛事、共创的实战经验和人才储备,发动了包括全球AI歌曲创作大赛、中日韩AI歌曲创作大赛等十多个赛事的冠军选手,以及国内AI音乐视频创作达人排行榜上的几乎全部头部艺术家加入本次共创,可谓全明星阵容,代表国内AI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且,所有创作者免费参与,用志愿服务点燃春晚的每一束光芒。

在AI技术的加持下,他们通过在线协同,跨越时空完成了从作曲、编曲到视觉创作的全流程共创,用AI技术书写了一曲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交响乐。《Bucika》《雕刻时光》等作品的实际创作时间不到10天,却都达到了近乎惊艳的效果。湖南卫视导演、总编剧唐芳指出,AI技术将大大改变音乐产业的发展,为音乐创作和视频制作带来巨大的助力。AI音乐春晚版权组志愿者、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张潇指出,为了破解AI创作的顽疾——版权不明确的问题——主办方邀请多家机构共同打造了一套版权登记、合法使用的全链路模式,有效完成了AI创作内容确权和授权工作,使得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因为每位创作者的名字都能写在作品之上。

亮点之三:新共建

推动媒体平台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组合2025蛇年AI音乐春晚是一场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化协作实验。整个AI音乐春晚唯一的投入只有拍摄阶段不到10万元的舞台搭建、演出和差旅等费用,而且这10万元也是众筹自7家单位。拍摄完成后,后期制作时觉得舞台效果不足,组委会很快就动员到AI达人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后期生成的方式,将舞台效果提升到更好的效果。制作阶段通过共建方式找到了多位国内顶尖的AI视频专家志愿服务,运用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AI技术,为晚会打造了一整套专属的视觉特效、使背景音乐效果增强。业内的专业媒体工作者,与跨界的、圈外的素人AI艺术家,在实践中彼此磨合、相互熟悉,实现了有效合作。

到了晚会宣传阶段,AI音乐春晚也选择了分布式创作的方式,先是发起“我要做AI音乐春晚预告片导演”的共创活动,收到30多个共创预告片,搭配官方制作的宣传片,收获较好效果。同时,又发动网友联机各界明星,成功收集到奥运冠军郑思维、华大集团CEO尹烨、导演唐季礼、歌手解晓东、知名演员陶慧敏等30多位各界名人对AI音乐春晚的祝福视频,又利用社交网络的力量,邀请了人工智能专家李伟院士、张文宇教授和知名演唱家肖玛教授和指挥家周振宇教授等人助力。AI春晚总导演李奕辰指出,即便是到了最后的联播阶段,主办方也是采取分布式传播的方式,以内容换管道,编制操作指南,组织动员会议,成功邀请几十家官方媒体和上百家流量媒体加入,共同构建起覆盖海内海外、在线线下、官媒自媒的传播矩阵,达成了预期的首播与展映双管齐下的目标。

同时,这次AI音乐春晚依托于温州举办,是建立在温州前期积极探索AI赋能文化创作与传播的经验基础之上。2023年初以来,温州积极探索将AI技术用于社科普及和文化传播,创新方法手段,走出了一条有温州特色的“花小钱办大事”甚至“不花钱办大事”的路子,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为地方文化传播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温州也因此成功入围AI文创指数中国前五。温州作为AI赋能文化的先行城市,为孵化和培育AI音乐春晚提供了肥沃土壤。

主办方代表、中国AIGC产业联盟(AIGCxChina)秘书长张有鱼表示,本次AI音乐春晚得到了各级媒体的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AI音乐春晚首播后,除之前参与联播的近200家媒体外,春节期间,央视网(央数智频道)、学习强国(AI专栏)、凤凰网等平台,百度(百家号)、新浪(微博)、快手、B站、剪映等大厂,以及各类热爱AI创作的自媒体,还将持续展映这些优秀作品。保守估计,AI音乐春晚的观影人次有望突破亿。在此基础上,主办方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旗下新锐刊物《WAIC UP!》合作推出“WAIC UP!我最喜爱的2025十大AI音乐春晚节目评选”活动。主办方计划在元宵节时举办小型AI活动,公布结果并颁发奖项。欢迎各类观众积极参与,通过点赞收藏方式,评选自己心中的最佳节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