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山羊疫病防控探讨
舍饲山羊疫病防控探讨
随着舍饲养殖模式的普及,山羊养殖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舍饲环境下的山羊更容易受到各类疫病的威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舍饲山羊常见的疫病类型及其防控策略,帮助养殖户建立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体系,保障羊群健康。
舍饲山羊常见疫病
呼吸道疾病
舍饲山羊养殖过程中,在高密度饲养和不良环境条件下,呼吸道疾病易于传播和蔓延。同时以多病原、综合征的形式呈现。
从2024年各地送检的样品中已检测到的主要病原包括:小反刍疫病毒、黏膜腹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支原体、溶血曼氏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
目前国内山羊高发的“羊烂肺病”,通过检测发现是由支原体、溶血曼氏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混合感染造成,羊只混合染病后,呼吸急促而困难,出现咳嗽和呼吸音异常增加的症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出现黏液、脓液等。混合感染后病程短,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是目前对舍饲山羊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从2024年各地送检的样品中已检测到的主要病原包括:冠状病毒、轮状病毒、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体常常通过山羊摄入后进入消化系统,导致肠胃道受到损害,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泻、腹部胀气等。山羊在患病时会出现食欲减退,不愿进食,甚至出现食物摄入明显减少的情况。腹泻是肠胃疾病的典型表现,山羊的粪便会变得稀软甚至水样,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和血液。同时,腹部胀气也是常见的症状,山羊腹部会明显膨胀,可能伴随着疼痛和不适感。
消化道疾病会对山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直接影响。腹泻会导致山羊大量脱水和营养丢失,影响体重的增长和肌肉的发育,严重时可能危及山羊的生命。对于繁殖期的母山羊,腹泻还可能导致流产或生产困难,进一步影响羊群的增殖效率。
羔羊高发疾病
羔羊口疮
羔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病,3-6月龄的羔羊易感染,成年羊可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原因是3-6月龄羔羊皮肤、黏膜薄嫩易受损伤,而此月龄的羔羊开始练习采食草料、秸秆等乳汁外食物,期间口唇黏膜受伤就不可避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该病蔓延的关键。往往发病初期表现为口部黏膜或牙床上有小红点或红斑,没有被细菌、病毒继发感染的称为原发性口炎,一般无全身症状,采食和精神状态正常,体温无明显变化,数日后红点红斑会淡化、消失,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羔羊创口红点或红斑开始肿胀、发炎。
受病毒感染会出现水疱,受细菌感染的在羔羊唇部、鼻部、口黏膜、牙床甚至舌尖会出现丘疹、溃病、脓疱,有的甚至咽部也受感染经常咳嗽,鼻孔也产生炎症,经常流出黏稠鼻液,中后期羔羊受感染的口唇部、鼻部出现结痂,但痂块下大部分都有豆渣状物或脓液,有的溃口呈菜花状,由于羔羊的采食活动导致经常出血,口部经常流有口水,整个口腔发出腐臭气味,口腔温度明显升高。重症者 7 d 后毛焦体瘦、精神沉郁、采食、吮吸困难,最后食欲废绝,直至死亡。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具有传染性,会导致大量的羔羊死亡。羔羊患病初期精神萎靡,低头拱背,食欲不振。之后就会腹泻,排出的粪便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并且伴有恶臭味,粪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还会带血,严重时羔羊会排出血便。患病羔羊虚弱卧地,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1~2 d 就会死亡。痢疾还会引起羔羊神经症状,病羊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不醒,头向后仰,1 d 甚至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
舍饲山羊疫病防控策略
疫苗接种
定期免疫接种可以维持山羊的免疫抗体水平,增强其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羊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选择方面,应使用高质量的疫苗,并在适当的剂量和正确的接种方法下进行接种。对于幼龄山羊,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几周内,应考虑母源抗体干扰,待其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后再进行疫苗接种。根据当前舍饲山羊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山羊免疫程序如下:
预防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了解被预防羊群的年龄、妊娠、泌乳及健康状况,体弱或原来就生病的羊预防后可能会引起各种反应,应说明情况,或暂时不打预防针。
- 外来引进的羊只,隔离饲养最少7天以上观察整个羊群稳定后,建议参照以上免疫程序。
- 预防注射前,对疫苗有效期、批号及厂家应注意记录,以便备查。
- 以上免疫程序仅供参考,具体免疫程序和计划根据当地疫病流行,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
疫病预防与检疫
疫病预防与检疫是山羊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新引进的羊只进行隔离。新引进的羊只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和环境差异,它们可能携带各种潜在疫病病原体。因此,在将新羊只引入养殖场或者羊群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隔离。隔离期间,新羊只不与原有羊群接触,以防止疫情的传播。通常,隔离期限应根据不同疫病的潜伏期而定,确保新羊只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检疫。
对新引进的羊只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新羊只的养殖目的,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增强其免疫力。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羊只的健康状况,确保没有潜在的疫病风险。必要时可以通过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其是否携带疫病病原体。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疫情,防止引入疫病,并避免疫情扩散。如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及时隔离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养殖者需要详细记录每只新引进羊只的来源、接种疫苗类型、体检结果等信息。这些记录有助于跟踪和掌握新羊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