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中的“有”与“无”:从车轮到建筑的哲学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中的“有”与“无”:从车轮到建筑的哲学智慧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d706c29bd833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关于“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本文通过解读《道德经》第十一章,揭示了实体与空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探讨了这一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

唐朝学者赵蕤在《长短经》里写道:“得鸟者,罗之一目;然张一目之罗,终不能得鸟矣。鸟之所以能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能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单独的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东西,但无法捕捉到鸟;鸟能飞得远靠的是翅膀的力量,但如果没有羽毛的帮助,翅膀也无法发挥其作用。由此推之,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庄子·人间世》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强调看似无用的事物或行为,往往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它提醒人们不要拘泥于功利的表面,而要学会用更宽广的视角去发现和理解“无用”之物背后的意义。

《道德经》第十一章通过三个生动的例子阐释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中实体与空间的相互依存性。

【帛书甲本】卅輻同壹毂gu,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shan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zao戶牖you,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今本王弼本】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语译】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制作器皿,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发挥了作用。

【解读】

  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的辐条;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连接辐条与车轴。
    三十根辐条汇聚于毂,毂的中心需留空(“无”)以插入车轴,车轮方能转动,使车得以行进。
    寓意:实体(辐、毂)构成车轮,但“无”(中空)赋予其功能性。

  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埴(shān zhí):揉和黏土;器:陶器。
    黏土制成陶器,器皿的中空部分(“无”)使其能容纳物品,实现器皿的价值。
    寓意:实体(陶壁)是容器存在的基础,但功能依赖“无”(内部空间)。

  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牖(yǒu):门窗;室:房屋。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内部的空间(“无”)使房屋具备居住功能。
    寓意:墙壁与门窗(“有”)构成房屋,但“无”(空间)决定其用途。

  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总结:实体(“有”)提供条件,空虚(“无”)赋予效用,二者缺一不可。

【哲学内涵】

  1. “有”与“无”的依存性
    老子强调事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可见的实体(“有”),更在于不可见的虚空(“无”)。如车轮无轴孔则无法转动,房屋无空间则无法居住。
    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共生:“有”为“无”提供载体,“无”使“有”实现意义。

2.对“空无”的重视
世俗常关注有形之物,忽视“无”的作用。老子提醒人们,看似无用的虚空(如空间、间隙、留白)往往是功能的关键。
这一思想可延伸至艺术(留白之美)、设计(空间布局)、处世(虚怀若谷)等领域。

  1. 辩证思维的体现
    与“阴阳相生”同理,“有”“无”共同构成事物的完整性。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将失去意义。

【现代启示】

实用层面:建筑设计需兼顾结构与空间,产品设计需平衡功能与留白。
处世智慧:人际交往中,适当的“无为”与沉默(“无”)可能比言语(“有”)更具力量。
个人修养:心灵需保持“虚静”,才能容纳新知与感悟,如同器皿之“无”。

老子以日常之物喻道,揭示世间万物“有”“无”相生的本质。这一思想超越时代,提醒我们重视看似“无用”之物,在实与虚的平衡中探寻真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