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指南请查收!
这份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指南请查收!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以其迅速的起效、高局部药物浓度、用药量较少、便捷应用和较少全身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关键手段。然而,不规范使用雾化吸入疗法不仅可能直接损害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雾化吸入疗法利用雾化吸入装置,将药液转化为直径介于0.01到10 μm的气溶胶微粒,这些微粒被吸入并沉积在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效果。雾化颗粒的直径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沉积位置,有效的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到10 μm之间。其中,直径在5到10 μm的雾粒主要沉积在口咽部,3到小于5 μm的雾粒主要沉积在肺部,而小于3 μm的雾粒有50%到60%沉积于肺泡。
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
雾化吸入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关键治疗手段。这一治疗方法带来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其特有的理化特性,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得以优化。
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在体内表现出"两短一长"的特性,这意味着药物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较短,血浆半衰期也相对较短,同时在局部组织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这种特性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挥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的发生,并在局部组织中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以实现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被广泛用于治疗COPD和哮喘,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用于快速缓解急性症状,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通过阻断胆碱能M受体,松弛气道平滑肌,舒张支气管,抑制气道腺体的黏液分泌,而黏液溶解剂则可以通过降低痰的粘度来增加痰的排出量,从而使痰更容易咳出。
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
如图所示,NI表示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也就是说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氯化钠溶液可以作为其他药物(如沙丁胺醇、阿福特罗、肾上腺素等)的稀释液。根据布地奈德的说明书显示,若单独雾化1mg的量,溶液为2ml,未达4-6ml时加入2-4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药物是否进行配伍,还需查看药物的说明书,同时听取医生的意见。
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
首先,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老年人群来说,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是关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对雾化吸入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在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时,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群的肺炎风险。不同种类的ICS可能存在不同的肺炎发生风险,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确保老年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在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时,应遵循按需吸入的原则。过度使用SABA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冠心病症状,因此在用药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另外,对于老年患者中存在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情况,对于雾化吸入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的使用应该更加慎重。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其次,在儿童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需特别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仅适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在儿童雾化吸入治疗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为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年幼儿童使用面罩吸入器,尤其是选择密闭式面罩。治疗时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以确保患儿的放松和舒适。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儿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并进行观察。待症状缓解后,需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对于需要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家长切勿因孩子出现好转而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调整。
最后,在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需要特别注意。根据NAEPP专家组和ACOG发布的临床指南,对于那些患有持续性哮喘的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是ICS,其中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C级。瑞典出生登记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布地奈德治疗对于先天畸形、胎儿死亡、孕龄及胎儿生长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在孕期和哺乳期,推荐首选雾化吸入制剂时选择布地奈德。
此外,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声明,特布他林在母乳中的排泄非常有限,因此可被优先考虑为哺乳期妇女使用的SABA。这一建议旨在确保妇女在哺乳期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对婴儿的潜在影响。在选择用药方案时,妇女应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决策,以维护自身和婴儿的健康。
在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方面,针对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等不同人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雾化吸入疗法作为一种直接给药方法,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不规范使用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未来,我们期待雾化吸入疗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患者带来更便捷、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体验。这一治疗方式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将不断拓展雾化医学的前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可能性。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将雾化吸入疗法的潜力充分发挥,为人类提供第三种给药方式。
参考文献:
[1]JACOB B,ODRISCOLL B R, DENNIS J H.Practical hand-book of nebulizer therapy[ M].Taylor & Francis , 2003.
[2]洪建国,陈强,陈志敏,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265-269.
[3]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急救医学,2018, 38 (7):565-57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 ( 34) :2696-2708.
[5]陈坤,魏廷静,刘领兵,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分析[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5,5(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