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的全面改革措施,中原统一趋势的形成
周世宗柴荣的全面改革措施,中原统一趋势的形成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全面改革措施,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统一趋势,也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显德元年(954)郭威死,养子柴荣即位。柴荣幼时为姑夫郭威收为养子。他即位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首先是大力招集流亡,奖励耕垦。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显德二年(955),颁诏规定:逃户庄田,许人承佃,供纳租税。这些措施是将流散的农民重新附着于土地之上,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以及国家赋税的征收,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平均赋役,以苏民困。显德元年(954),周世宗下令免除农民先前所欠的夏、秋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将两税税额按实有耕地田亩摊派,既可免除现存农户的额外负担,又可以打击富豪逃避赋税的不法行径。显德五年(958),周世宗颁唐代元稹《均田图》于诸道节度使、刺史,以平均赋税,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的赋税。广大农民的沉重负担得以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后周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限制寺院,减少浮食。五代时期,北方地区长年战乱,经济凋敝,大量土地荒芜,劳动力极其缺乏。与此同时,人民为了逃避兵役与赋役却大量剃度为僧尼。周世宗于显德二年(955)颁诏:“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凡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一并停废”。又规定:"王公戚里诸道节刺已下,今后不得奏请创造寺院及请开置戒坛。”是年,后周境内除保留寺院2694所外,废除寺院30336所,迫使大量僧侣还俗。
周世宗还禁止私度僧尼,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规定“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后周国家控制的劳动力、土地以及用来铸造货币的铜储备大量增加。
刷新政治,选拔贤能
周世宗柴荣在位时亲决军国大事,屡次下诏求纳贤能。他曾命大臣各自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各一篇,以听取臣下的意见。“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他一反以往各代政权统治者的奢侈豪华、压榨百姓的做法,严惩贪官污吏,提倡节俭。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放纵部下在征收藁税时向百姓额外"多取耗余",被处死。有司奏其罪不至死,周世宗答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莱州(今山东掖县)刺史叶仁鲁,虽为郭威旧部,也因贪赃绢15000匹,钱1000缗,被处死。周世宗时期,还制定并颁行了《大周刑统》。同时,调整州县行政机构,整顿里甲,清查户口,严密基层结构。
兴修水利,疏通漕路
五代时期,北方地区由于连年混战,原有的河渠陂塘等水利灌溉系统失修荒废。而梁、唐相争,后梁决河以御敌,此后累年水灾严重,几无宁日。后唐以来,屡治无效。显德元年(954),周世宗派宰相李谷亲赴澶、郓、齐等沿河州县主持治河,发丁6万,对黄河下游各处决口进行修治。显德六年(959),黄河决原武(今河南原阳),后周又派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发调近县2万民夫堵口。经过大规模的治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的水患,改善了沿岸农业生产的条件。
与此同时,后周还疏通葫芦河数百里。956年和959年,疏浚汴河、五丈河,连接济水,使山东船只直达开封。接着,疏浚汴河南段及山阳渎,重新沟通从黄河到长江的水道;又疏浚蔡河,使开封水道南达淮南。从此,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以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后周都城开封日益繁荣起来,成为代替长安、洛阳的新兴的大都市,并逐步上升为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严明军纪,整顿禁军
唐末五代以来,骄兵悍将积习甚深,后周初年,禁军中赢老居多,战斗力低下且不听节制。显德元年(954),北汉乘太祖郭威去世,勾结辽军大举南进,刚刚即位的柴荣亲自率领大军北上迎敌,在高平(今山西高平)之战中大败敌军。
然而,高平之战也暴露了后周军队的弱点。禁军将领樊爱能、何微临阵脱逃,沿途杀掠。战后,世宗为申明军纪,将樊爱能等70余人处死,此举震惊了禁军兵将,骄将惰卒,始知所惧,收敛了跋扈气焰。世宗下令整顿禁军,淘汰其中病老弱小,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殿前诸班。这样,就基本革除了唐代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汰弱留强,节省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也加强了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实力,由此后周军威大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
后周的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后周立国不及10年,而厉行改革,成绩斐然,带来了五代十国历史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契机。与此同时,南方诸政权却国力日衰。后蜀政治腐败,"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南唐由于对闽、楚的战争,使得"父征子饷","下夺农时",国力衰微。后周政权与邻近政权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世宗柴荣迈出了统一全国的步伐。
显德二年(955)九月,为免去南进的后顾之忧,周世宗命凤翔节度使王景等率军自散关西伐后蜀,收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封锁后蜀,使之无法北进,西部局势由此稳定。
其后,周世宗又开始了对南唐的战争。同年十一月,世宗亲率大军进攻南唐,至显德五年(958)南唐被迫议和,割江北光、寿、庐、舒等14州之地归后周所有;每年向后周贡银10万两、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10万斤、米麦20万斤。后周占有淮南、江北14州之地,不仅成为进兵江南的根据地,而且淮南的财富,又为后周财政提供了物质保证,从而在战略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显德六年(959),周世宗率军北伐契丹。在北方人民的支持下,后周军队兵不血刃,连下益津、瓦桥和淤口三关,收复瀛、莫、易3州17县之地,18360户。
然而,正当后周军队进展迅速之际,柴荣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同年六月,周世宗柴荣病死于开封,时年39岁。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承帝位,后周的军事大权落到了禁军统帅赵匡胤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