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OE选股框架:价值投资的实用指南
PB-ROE选股框架:价值投资的实用指南
PB-ROE选股框架是一种简洁而实用的价值投资方法,通过分析市净率(PB)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关系,帮助投资者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详细解析PB-ROE选股框架的原理和应用。
一、从现金流折现模型拆解ROE与PB的关系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当下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假设一家上市公司没有负债,净资产100万元,以每年20%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分红),无风险回报率2%,10年后按剩余净资产卖掉,那么这家上市公司的现在值多少钱?
由于不分红,10年后,公司净资产滚动到了619.17万元。按照无风险回报率2%,现在的价值计算如下:
[ \text{现值} = \frac{6191736}{(1+0.02)^{10}} = 5079380 ]
那么当下的理论PB为:
[ \text{PB} = \frac{5079380}{1000000} = 5.07 ]
通过计算可以得知,PB和ROE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即ROE越大,PB估值也就越大。整理不同ROE下理论PB的对应值如下:
当ROE等于无风险回报率时,PB等于1。这可以理解为当这家公司的项目回报率刚好等于国债回报率时,经营这样的企业意义不大。
保持这样的ROE并不容易,需要每年的净利润保持一定的增速。按照上述计算,如果要保持每年ROE等于20%,那么利润增速每年也要保持20%。假设利润率相同的话,每年的营业收入也要保持20%的增长。这说明业绩增速G影响利润规模,利润规模影响ROE,ROE影响PB。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股市里业绩超预期增长,股价随之猛涨一路向北(做这种股票也是一种投资策略,没有好坏之分)。但成长股是一个双刃剑,业绩一旦证明歇菜,估值也杀得很厉害,这两年在医药生物股应该见怪不怪了吧。
这里举一个业绩坐山车的例子:
头五年ROE以每年5%递增,之后第六年业绩暴跌,随后保持低增速,那么它的PB变成了3.8,和稳定的20%ROE相比,理论估值杀了25%。市场估值会杀多少?
二、ROE是什么决定
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为:
[ \text{ROE} = \frac{\text{净利润}}{\text{净资产}} = \left( \frac{\text{净利润}}{\text{营业收入}} \right) \times \left( \frac{\text{营业收入}}{\text{总资产}} \right) \times \left( \frac{\text{总资产}}{\text{净资产}} \right) ]
从公式可以看到,产品利润率、营收周转率、财务杠杆决定了ROE,进而决定PB。由于是乘数关系,通常理解就是这三个指标对PB都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也就是说,比如说净利润率越高,市场给的估值也会越高,存在正相关关系。接下来从实际数据出发,以分行业的角度,观察上面三个指标与PB的相关性,究竟真实情况如何?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产品利润率、营收周转率这两个指标越高,越能拉动PB,而财务杠杆越大,拉动PB的效果很微小。这也就说明市场对于高负债的公司是相当的警惕,毕竟敢于长期高负债的企业(除金融行业),一般都是大环境都处于猪起飞的状态,就像股市牛市的时候,大家喜欢上杠杆。地产行业曾经就是那个高杠杆高周转的活跃分子,可一旦要降杠杆,加上房子不那么好卖了,市场给他们的估值也会变得比较悲观。
三、PB-ROE选股淘金
要利用PB-ROE选股,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是想做哪一类什么股,这就涉及以PB-ROE对股票进行分类。如果以ROE分为高中低三类股(排除ROE小于0),以PB也分为高中低三类,那么两两组合就有九种情况。从这九种情况中再选择符合自己能力圈和价值判断的组合,之后再从中选股票那难度就降低很多了。
这是全市场的股票PB-ROE的分布:
组合一(低ROE,低PB)
公司基本已经处于发展末期,衰退阶段,利润率、公司营运效率、公司治理等因素都已经无法给予其估值溢价。行业前景黯淡,管理层斗志低迷,问题层出,市场基本抛弃这类公司,亟待涅槃重生。
组合二(低ROE,中PB)
公司当前ROE水平不高,但市场依然给予了一定的估值溢价。从利润率、营运效率、公司治理方面都能看见改善的迹象,都让投资者保有期待,股价阶梯式爬高;最优发展路径是ROE最终得到落实,股价实现戴维斯双击。
组合三(低ROE,高PB)
市场认为这个象限的行业和公司具备巨大潜能和空间,成长性溢价极强,主导估值溢价,包括部分强周期反转前夕的行业和公司在内,最优的路径就是ROE得到落实,赚业绩增长的钱,最差路径是被证伪,回到组合一的情况。
组合四(中ROE,低PB)
市场认为这类公司资质平平,没什么闪光点,虽然ROE水平不错,但从基本面的因素都找不到给高估值理由。这类公司的优点在于可能会存在较大预期差,在保证一定的ROE水平前提下,估值性价比高,一般来说赚业绩增长的钱,一旦出现超预期的估值溢价因素爆发。
组合五(中ROE,中PB)
这类公司ROE水平已处于市场中枢以上,达到了投资者的要求,成长性、商业模式、和管理效率也符合预期。
组合六(中ROE,高PB)
这类公司ROE水平已处于市场中枢以上,达到了投资者的要求,成长性、商业模式、和管理效率基本处于符合市场预期,时不时会超预期的惊喜。
组合七(高ROE,低PB)
市场不认可业绩可持续,商业模式也面临瓶颈或管理层的变动带来不确定因素,或者所处行业的成长性基本消失、公司市占率可能会逐步下滑。投资者不愿意为其高ROE买单。组合里可能存在被错杀的金子,在大市走熊的情况下能捞到金子,平常捞到一般是韭菜盒子,如果分红比较乐观,也能原谅。
组合八(高ROE,中PB)
这类公司“只差一口气”就会成为市场明星。已经处于高ROE“俱乐部”,需要在市占率、管理层水平甚至业务模式上再有所突破。
组合九(高ROE,高PB)
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股”。积极终于被证实并刷新上限,趋势性牛股。当然也是最难维持当下的增速来做实ROE,部分股会“高处不胜寒”。
通常来说,组合四(中ROE,低PB)、组合五(中ROE,中PB)、组合八(高ROE,中PB)是比较合适的选股目标池。如果真的有优秀的,也可以放宽目标池。
回到上面的折现例子,我并没有考虑分红,假如净资产100万元,假设每年20%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将净利润的20%分红,无风险回报率2%,10年后按剩余净资产卖掉,理论估值PB是多少?
未来现金流折现值加总为436.7171万元,PB为:
[ \text{PB} = \frac{4367171}{1000000} = 4.36 ]
略低于不分红的5.07。假如每年利润全部分红,估值如何变化?
未来现金流折现值加总为261.6862万元,PB为:
[ \text{PB} = \frac{2616862}{1000000} = 2.6 ]
结论就是过度分红不利于市场给太高的估值,毕竟看不到发展潜力,也就是属于没有任何故事不懂情绪的无趣家伙,那只能老老实实赚点搬砖的钱。
实证回测
PB-ROE选股框架长期能盈利,持有10支股票,按财务报告更新轮动,总体上业绩中规中矩,年化20%。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策略,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大概率能享受到复利效应。
题外话
价值投资没有多复杂,不需要故弄玄虚,一页A4纸就讲完了,关键是要形成一个框架去思考什么才是价值。现阶段,类似PB-ROE这种一边防守一边进攻的策略只会配置不超过15%的资金,主要原因是资金总量不是很大,还可以做一些高流动性的策略,这样可以获取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