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内停的原因、症状与经络,运用穴位及中药加以改善!
水饮内停的原因、症状与经络,运用穴位及中药加以改善!
水饮内停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体内水液运行失常,水液在体内停滞形成"水饮",导致一系列症状。本文将从水饮内停的原因、症状、经络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水饮内停的中医证型介绍
同名证候:
- 痰饮内停脾虚水泛
- 水饮内停证是一 种常见证候。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水液运行输布失常的时候,水液在体内运行不流畅,停滯在体内就会成为一种"水饮",《伤寒杂病论》中称之为"痰饮"。
- 水饮会聚积在人体的胸部、腹部、胃肠、或四肢等不同部位,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 人体常常因为体内阳气虚弱,体内水液运行不畅、气化不利而造成水饮内停,产生各种内伤杂病。
- 本证常常因为体内"阴盛阳衰"所造成,饮为一种阴邪,遇寒则凝,所以秋末、冬季与初春气候寒凉,受到风寒时就容易触发。
天氣較冷的時候,有機會出現水飲內停證
水饮内停常见的症状有:晕眩、痰多、胃肠中有水声、四肢肿、面部肿、胸闷胸痛、肋痛、咳嗽、咳嗽时引发疼痛、气短气喘、呕吐涎沫、口渴口干、骨节疼痛、苔白腻,脉弦或沉弦等症狀。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是"寒性阳虚体质",且饮水过多或饮酒无度时,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化气,气则无法化饮(将食物的水气转化为津液)。
除了冬天之外,当一个人脾脏阳气不足时,也会出现此证,尤其是夏季暑湿之邪伤脾,也容易出现此证。
水饮会停留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古代中医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痰饮:水饮内停于胃肠,常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之后导致水停为饮。
- 悬饮:水饮如果停积于胸肋部,常常因为外寒湿气入侵导致肝经受阻。
- 支饮:水饮如果停于胸肺,常因体内长期积累过多痰饮,又得外感,肺气失于宣肃,饮随气逆。水饮若停于心下部位,导致脾阳不振,水饮上逆容易出现"眩晕"
- 溢饮:水饮如果横溢于四肢,常因体内长期积累过多痰饮,又得外感,全身腠理闭塞,导致水饮溢于肌表。《金匮要略》提到"留饮"、"伏饮",所谓留饮是指水饮停留不去;伏饮是指水饮潜伏而反复发作,这是从停留时间来描述水饮内停。
本证与水液运化相关,因此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其中"脾肾阳虚"也是造成水饮停滯在体内的关键。
水饮会停留在身体各种部位,造成疾病
传统中医所说的痰饮概念相当重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但是概念过于抽象,以至于大家经常忽略这么重要的证候。而今运用经络检测可以清楚看到一年四季出现"水饮内停"的经络型态,尤其是观察肝经、脾经与膀胱经所组成的"铁三角"经络型态。
每年到了冬季至初春这段时间,只要是"寒性阳虚经络体质"的人,经常都会看到"倒铁三角"经络型态。
关于"铁三角"、"倒铁三角"的经络型态,可以下图来理解。
人體神秘的鐵三角經絡,到了秋冬時竟然戲劇性地能量翻轉
2024年3月期间,某会员就分享自己真的出现了"倒铁三角"经络型态。
在进入春季之后,发现自己的手腳很容易冰冷,而在3月寒流来襲的期间,他发现只要天氣一变冷,肚子就很容易胀气,而且还会出现胸闷、心悸与咳嗽。
男性出现胃肠胀气、心悸的经络型态
有趣的是,到了夏天之后自然转变成"铁三角"经络型态,这在夏天有50%以上的人都可以亲身验证。
不論是铁三角,或是倒铁三角,都是脾经与膀胱经异常的現象,而這就是容易出现水饮内停的经络型态与体质。
2022年7月时,某会员感到整天口渴,一直喝水、喝茶、喝咖啡,但是他发现肚子愈喝愈胀,渐渐地开始食欲不佳、轻微咳嗽、气短气喘、有点想呕吐,感到晕眩,最后全身无力。当时经络图如下:
2022年夏天出现水饮内停证的经络型态
由于他对于这一系列症状非常熟悉,过去几年来出现不少次了,每次都是服用"五苓散"轻松搞定,而当年夏天也不例外。
在服用2天五苓散,配合拍打按摩肝经、脾经与膀胱经,同时配合充足睡眠之后就改善一大半,多数症状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证常见于古代中医"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眩晕"等等疾病中。常与"水湿泛滥证"、"痰证"一起讨论。
水湿泛滥证主要是水湿滞留,溢于肌肤所导致的头面、四肢,胸腹等全身性的水肿,水饮内停证是指水饮停留于局部,主要以饮停胸胁,胃肠为主。
痰证的临床表现众多,例如:风痰、热痰、寒痰、燥痰,老痰等等。差别是:痰是粘稠重浊之质,饮为清稀淡薄之水。痰证为全身性的表现,水饮内停证为局部停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