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理】高考题里的咖啡为何如此受青睐?以地理的视角,打开“云南咖啡”
【咖啡地理】高考题里的咖啡为何如此受青睐?以地理的视角,打开“云南咖啡”
咖啡,这种源自非洲的神奇果实,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门地理学问。从世界咖啡分布到云南咖啡种植,从自然条件到生产过程,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咖啡背后的地理密码。
咖啡种植的地理密码
在咖啡种植产业中,北纬 25° 至南纬 25° 形成了一条咖啡带,全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其中小粒种咖啡(Arabica)主要集中在高纬度高海拔凉爽地区,中粒种咖啡(Robusta)主要集中在低纬度低海拔高温高湿地区。
国际上种植咖啡需要满足海拔、气候、降雨量、风、日照时间、土壤等条件。具体来说:
- 温度:咖啡对温度的要求随栽培品种而异,阿拉比卡种较耐寒,喜温凉气候,年平均温度19-20°可以很好的生长。
- 雨量: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以上,分布均匀,就可以供给咖啡豆的所需。
- 光照:咖啡不耐强光,需要适当的荫蔽。
-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 风:咖啡喜欢静风环境,寒热气流对咖啡树有极大的伤害。
- 海拔:随着海拔的提升,咖啡的香气会逐渐变得突出和独特。
云南咖啡的独特优势
云南是中国最重要的咖啡产地,尤其是普洱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咖啡种植提供了理想条件。普洱地处北纬22度02分至24度50分,东经99度09分至102度19分之间,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海拔在317米至3370米之间,以山地坡地为主,多为河谷和荒山,土壤为赤红壤,质地疏松肥沃,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为15度至20.3度,为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是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
云南咖啡主产区有四个:普洱市、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同时也是云南小粒种咖啡的产区。这些地区都集中于西南部,主要与云南省的地形地势和相应带来的降水量有关系。云南东部是高原,中西部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哀牢山和横断山脉。由于云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印度季风)的影响,山脉南面的降水量,能满足咖啡在各发育期的降水需求。
咖啡生产过程
云南小粒咖啡 4 年左右可以成长为结果的咖啡树。咖啡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开花现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种咖啡在云南花期 27 月,盛花期 35 月。咖啡的开花受气候,特别是雨量和气温的影响较大。咖啡花寿命短,只有 23 天的时间。小粒种咖啡一般在清晨 35 时初开,5~7 时盛开。
咖啡果实发育时间较长。小粒种咖啡果实成熟需 810 个月一般在当年的 1012 月成熟。雨量对果实发育的影响较大,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果实的发育。
咖啡与高考地理
近年来,高考地理题很喜欢对农业里面的咖啡进行考查。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就以咖啡馆的布局为背景,考查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特点,影响因素及区域联系,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以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题为例:
(1)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答案: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答案: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咖啡种植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这也体现了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结语
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门地理学问。从世界咖啡分布到云南咖啡种植,从自然条件到生产过程,每一步都蕴含着地理智慧。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咖啡背后的地理密码,也期待你在未来的地理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探索更多有趣的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