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幸存者偏差?
怎样理解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提醒我们在分析数据和做出决策时,要警惕只关注“幸存者”而忽视“未幸存者”的陷阱。本文通过多个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一概念,并提供了实用的思考方法。
我们往往拿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激励自己,我们往往认为前行道路上前人的成功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成功率,当结果不如人意时,我们便会有强烈的落差感,跌进无尽的深渊。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顾名思义,即幸存者与偏差。幸存者即从生活的暴击中幸存下来的人,换一个词,即幸运儿。偏差即误差,指人们判断一个事物采用了结果推理过程的方法,幸存是结果,而过程有很多种。因此,在推理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偏差。
最近有一则笑话,即有记者在火车站台上采访别人是否买到了火车票。大家都应该知道,只有买到火车票的人,才会去站台,因此,当这位记者得出一个结论,大家都买到火车票了,你也一定可以买到或者票的,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表现。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不仅看不到墙角灰暗的地带,反而被幸存者吸引了目光,因此,你凭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判断事情,就会得出一个片面的结论。
经典案例:战斗机受损统计
在统计学里,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英国人曾经对飞回来的战斗机做过一个统计,战斗后的飞机受损部位主要在机翼而不是机腹,因此,我们应该减少对机腹的安全装置而增加机翼吗?这多么荒谬呀,机腹受到攻击的飞机大多的坠落了,而飞回来的都是幸存机,机腹当然不会有事。
如何避免幸存者偏差?
丰富自己的知识
不要把自己的直接接触来作为判断问题的首要依据,而应该把一些你间接学到的专业知识作为看待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眼见其实真不一定为真,耳听也是一样。学会分析所见所闻
有一句话叫作”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事实上,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个人素质、处事方式上是要好很多的,反而,屠狗之徒,由于自身环境的局限,”负心“的概率会略微大一点。但常规的案例未免太败兴,好像个例才更值得拿来作为谈资,才更能哗众取宠,因此,“仗义的读书人”,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夸赞的,可是”负心的读书人“就是一个劲爆的谈资。
- 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群体
有一句话叫做“努力一定会成功”,很多人直到现在仍然把它当作真理,其实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往往是幸存者,如果你想要去论证这句哈,那么,经过自己努力之后成功的人会告诉你,当然是真的,你看我,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就成功了;而失败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选择了沉默,还有一类人,因此,这样的论证本就不具有科学性。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收获一些关于如何避免幸存者偏差的思考。在人生的浪潮中,保持独立思考,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