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人到老年,就怕手头没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等特点,瞄准了老年人的“钱袋子”,花样百出实施诈骗。老年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还饱受精神打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套路,值得让父母长辈们了解。
投资“中国梦”?是诈骗!
年近七十的陆老汉,只因信了所谓“中国梦”网络平台“投资500元,以后能获得30万元红利”的承诺,向身边人四处借钱,最终被别人报了警。当警察询问他是在哪里下载这个平台的,老人称“朋友帮忙下的”。当进一步询问“接触这么久,平台有打过钱吗?”老人陷入沉默。
最终,陆老汉醒悟过来,这个号称“国家项目”的投资平台,实际上是可以人为后台操作的诈骗平台。民警对这个平台进行了详细登记,后续将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理。
孙子出事了,爷爷奶奶汇款“捞人”
除了以利诱人的投资理财骗局,诈骗分子还利用老年人爱护后辈的心理,以情惑人,冒充熟人诈骗。
江苏一对老夫妻接到电话,称“孙子骑电动车撞人了,得汇7万元到所长的银行卡上才能放人”。老夫妻十分着急地来银行汇款,担心慢了孙子会“吃官司”。接警赶来的民警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公安机关办案,绝对不会让当事人转账到私人银行卡上,即使需要缴纳赔偿款、保证金、罚款,也一定会依法开具法律文书,不可能“打一通电话”就把案件处理了。
见爱孙心切的老夫妻依然怀疑,民警当场给他们的孙子打电话,结果人好好地在家呢。老夫妻俩安心之余惊呼:“真的是骗子,差点上当。”
“民警”说老人涉嫌拐卖儿童?
浙江魏大伯的经历就惊险了许多。一个网络电话,不仅让他瘦了十几斤,甚至连房子都变卖了。
诈骗分子自称“国家网监局”工作人员,说魏大伯的电话卡涉嫌发布1.2万条诈骗短信,还“贴心”地帮忙转接了“报警”电话。随后,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局的民警”说魏大伯的银行卡涉嫌一起拐卖儿童的案子,要盘查魏大伯的固定资产是否参与洗钱,需要他尽快将房产出售,并把这笔钱打入“安全账户”。
此时已经深信不疑的魏大伯,立即把房子变卖了,先后汇去了158万元。幸运的是,当地反诈中心及时收到预警,侦查发现骗子把骗来的158万元预购了黄金,成功“截和”了28根正准备“转移”的金条,并归还给魏大伯。
老年人防骗指南,请查收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这份老年人防骗指南请查收。
遇到诈骗或疑似诈骗不要慌,保留好证据,拨打110或者96110进行求助。平时多了解防诈骗知识,才能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