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 | 患者:我吃的药怎么排出来了?——pH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药物
药师说药 | 患者:我吃的药怎么排出来了?——pH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药物
最近,有患者和医师向药师咨询,服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在粪便或造瘘口中发现排出去的胶囊或者黑色的胶囊内容物,怀疑药物未吸收,并尝试将胶囊壳打开,将其内容物与蒙脱石散混合后服用,不知是否可以?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是我国唯一认可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它是一种pH依赖性的剂型,利用现代给药技术,使药物在胃和小肠不释放,到达小肠末端,结肠部位后开始释放并发挥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这种特殊剂型是不能将胶囊壳打开的,否则药物无法到达相应的部位,起到应有的疗效。而且蒙脱石散作为治疗腹泻的药物,能吸附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等,一般要求空腹口服,并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蒙脱石散与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混合服用,会导致蒙脱石散吸附胶囊内容物,两者效果均会大打折扣。
但是粪便中为什么会出现未吸收的胶囊?
这主要是由于这种药物使用了特殊的释药递送系统——结肠定位释药递送系统(OCDDS)中的pH依赖型释药系统,想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得从这种特殊的释药系统说起。
什么是pH依赖型OCDDS药物
我们人体中消化道各段的pH均不同,如图1所示,一般胃中的pH为高酸性(pH<2),餐后或病理状态下可升至4-6,小肠中的空肠与回肠pH能达到6.5与7.5,结肠各部位的pH范围约为6-7.2。而使用pH依赖性聚合物包衣的药物的释药过程如图2所示,这类药物通常在胶囊/药片/纳米微载体上涂一层pH依赖性高分子聚合物,比如聚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等,这些涂层在胃中不溶解,通过小肠时,肠溶包衣可轻微溶解,在弱碱性的回肠与结肠环境中包衣降解,药物释放。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就是这样的药物。除此之外,常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美沙拉秦肠溶片(莎尔福)和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艾迪莎)也是这样作用于回肠和结肠的药物。
图1 消化道各段的pH值与通过时间图
图2 pH依赖性聚合物包衣药物在消化道的释放过程图
pH依赖型OCDDS药物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这类药物是一种定位在结肠释药的制剂,有助于提高结肠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药效,更有利于治疗结肠局部病变;可以避免首关效应(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结肠部位的酶活性低,有利于多肽和蛋白质大分子药物的吸收;固体制剂在结肠中的转运时间很长,可达20-30小时(见图1),所以对于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但是这类药物的吸收受到了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如图1所示,IBD活动期,在病变部位(有结肠黏膜炎症或创面)的pH会发生变化,由弱碱性变为酸性(2.3-5.5),药物在病变部位可能会不释放,再加上结肠的传输加快(即腹泻),药物就有可能整粒排出。除此之外,由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结肠部位局部药物积累较少,也会导致药物的疗效不确定,甚至出现整粒药品排出的情况。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起到有益作用,还可以服用一些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或者洛派丁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痢疾、细菌性小肠结肠炎禁用)抑制肠道蠕动,增加药物在结肠降解的可能性。
如果持续排出药品,可换用其他药物或者药物的其他剂型,如美沙拉秦栓剂,美沙拉秦缓释片(颇得斯安,时间依赖型缓释制剂)。
从药物制剂的角度来看,由于OCDDS还包括有时间控制型,时控和pH依赖结合型、压力控制型、细菌降解型等类型,希望科学家能研发出更适合且更具经济性的五味苦参肠溶胶囊OCDDS。
其他注意事项
- 大多数的肠溶胶囊需空腹服用,避免其提前释放,但是如果结肠传输过快,可尝试饭后服用。
- 乳果糖服用期间可导致肠道pH下降,可能引起pH依赖型OCDDS药物失活,应避免合用。
参考文献
[1] Kotla NG, Rana S, Sivaraman G, eet al. Bio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State-of-the-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Adv Drug Deliv Rev. 2019 146:248-266.
[2] 方亮,吕万良,吴伟,等.药剂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