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轴是什么?测眼轴长度就知道近视度数了?
眼轴是什么?测眼轴长度就知道近视度数了?
随着近视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家要求为中小学生建立视力档案。然而,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孩子当前视力良好,没有必要进行额外的视力检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眼轴长度与近视的关系,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什么是眼轴长度?
眼轴是眼球的前后径,指从角膜顶点到眼球后壁视网膜的长度,也就是眼球的纵向长度,反映了眼球的大小。具体来说,眼轴由前房、晶体和玻璃体三部分组成,其标准长度为24毫米(前房3.6毫米+晶体3.6毫米+玻璃体16.8毫米)。
人的眼轴有一个正常的发育过程,在刚出生时约为16毫米,三岁时可达23毫米,成年人正常范围约为24毫米。眼轴长度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逐渐增长。根据眼轴长度,可以初步了解眼球的屈光状态:眼轴发育迟缓低于正常范围通常表现为远视,而眼轴发育过快超过正常范围则属于近视表现。
眼轴长度与近视的关系
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角膜、晶体及屈光率在正常范围内,这种屈光状态被称为轴性近视,即真性近视。眼轴长度高于标准数据,必定会发展成近视或已经形成近视,眼轴异常增长会加剧近视的进展。高度近视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青光眼、黄斑病变和飞蚊症等并发症。
许多小朋友虽然当前视力看起来不错,但眼轴长度可能已超过正常值。一旦学业压力增大、用眼过度,再加上身体发育导致眼球变大,眼轴进一步增长,近视度数可能会迅速增加,一年内增长几百度甚至上千度。
测量眼轴长度能否判断近视度数?
有些家长认为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就能估算出孩子的近视度数,这种看法并不准确。眼睛的总屈光度由多个参数决定,包括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度、眼轴长度等。即使知道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由于近视度数和晶状体屈光度都是变量,仅凭这些信息无法准确计算出实际度数。
因此,要准确判断孩子的近视情况,验光仍然是最可靠的方法。对于调节力较强的儿童,除了小瞳验光外,还需要进行扩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结果。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建议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定期检查眼睛,而不是单纯依赖眼轴长度与大数据的对比。定期监测眼轴生长情况,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近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