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疏肝健脾止泻法对IBS-D“脑-肠轴异常”的调控机制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疏肝健脾止泻法对IBS-D“脑-肠轴异常”的调控机制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iikx.com/fund/1/18df01888be7afdd662b690c695be4e1.html

项目基本信息

  • 批准号:81073160
  • 批准年度:2010年
  • 学科分类: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H2819)
  • 项目负责人:唐洪梅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 资助金额:33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研究期限:2011年01月01日 至 2013年12月31日
  • 中文关键词:疏肝;健脾;止泻;IBS-D;肠轴异常
  • 英文关键词:IBS;Shugan Jianpi;brain-gut axis dysfunction;neuro;Nerve - endocrine - immune net

项目摘要

肝郁脾虚泄泻是IBS-D的主要病机,"脑-肠轴异常"是IBS-D患者对各种应激反应增强和内脏敏感性增加所导致胃肠动力紊乱的主要理论基础。中医学肝郁脾虚泄泻的病理观点和IBS-D患者"脑-肠轴异常"学说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两者间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客观的、量化的物质基础。本课题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疏肝健脾止泻法具有对IBS-D模型大鼠'脑-肠轴异常'的调控作用"这个假说,并拟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法、质谱法及半定量RT-PCR等方法进行以下研究:①考察疏肝健脾止泻法干预前后脑和肠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动态变化,获得干预前后的"脑和肠组织异常表达蛋白特征谱",②考察该法干预前后"脑-肠轴异常"的肠道、ENS、CNS的调控作用。该研究将深层次揭示疏肝健脾止泻法对IBS-D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调控作用规律,为研究一些新的治疗胃肠疾病方法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题摘要

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成功制备的IBS-D大鼠模型、肠激安胶囊制剂工艺、肠激安胶囊治疗IBS-D药效学的基础上(广州市科技局课题:肠激安胶囊治疗腹泻型IBS产业化开发,编号:2008A1-E4101-6;肠激安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IBS临床前开发,编号:2005J1-C0201),从动物-细胞-分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探讨疏肝健脾止泻法干预“脑-肠轴异常”IBS-D的机理。

在项目研究中采用了早期母婴分离、直肠醋酸刺激结合束缚法制作脑肠轴异常的IBS-D动物模型,并探讨了以大黄、番泻叶等制作肝郁脾虚泄泻动物模型,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于成功的动物模型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IBS-D的发病及进展机理;并以疏肝健脾止泻法为治则,以肠激安方为代表方剂,以黄芪、白术、延胡索等为代表药物对IBS-D模型动物进行干预,以明确疏肝健脾止泻法调控IBS-D的作用机制和靶点,筛选出IBS-D病理机制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和关键蛋白。

研究发现,早期的母婴分离结合醋酸刺激法能较高的模拟人类IBS-D疾病特征,可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经病理学检查无组织异常改变,符合IBS-D为功能性肠病的特征;此外还发现IBS-D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情况、血浆中ACTH及CORT含量、血浆及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8+的含量变化有关。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脑-肠轴异常IBS-D的病理机制可能与脑、肠组织中的CLICL、HSP10、TRX等15种蛋白。而以IBS-D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疏肝健脾止泻法进行干预后,可见上述指标相应发生表达增加或减少、分泌增多或减少。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肝郁脾虚泄泻的病理观点和西医IBS“脑-肠轴”学说之间确实存在这某些共同的、客观的、量化的物质基础。疏肝健脾法对IBS-D“脑-肠轴”紊乱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而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与“脑-肠轴”相关的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免疫应答来实现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