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超过120/70就算增高,但不超过130/80 不需要吃降压药
血压超过120/70就算增高,但不超过130/80 不需要吃降压药
近年来,关于血压正常值和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讨论日益增多。根据最新研究和指南,血压超过120/70 mmHg就被认为是血压升高,但并不意味着需要立即服用降压药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血压升高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关于正常血压、血压升高、高血压等问题,我反复多次讲过,但一些非专业人士似乎不能很好的理解。
我先说说目前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几个权威观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正常血压:<120/80 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Hg;高血压:≥140/90 mmHg。
2024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高血压前期:130139/8089 mmHg;高血压:≥140/90 mmHg。
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血压不高:<120/70 mmHg;血压升高:120/70~140/90 mmHg;高血压:≥140/90 mmHg。
每当说到这些数值,总会有些读者朋友表示质疑:“照这么说,有几个人血压不高啊?!”
甚至有人说:“这就是为了多卖药呗!”
还真不是,这么理解你就错了!
首先,这些数值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的,而是国际上多数国家和地区学者们的共同观点。其次,这些数值也不是专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大量的大规模研究或者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所以啊,不要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阴谋,提出这些数值是为了让大家更加关注高血压的危害,提高人们积极防控高血压的意识。
说到这里,我再说一些客观真实的数值吧(虽然以前我曾多次说过):
与血压为110/75 mmHg的人相比,血压为120-139/80-89 mmHg的人10年后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1倍;
血压从115/75 mmHg到185/115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增加一倍;
血压为120-129/80-84 mmHg和130-139/85-89 mmHg的中年人,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可以使受试者预期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其中50岁的高血压患者,预期寿命延长将近3年,65岁患者预期寿命延长1.2年。
同样,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多项临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客观的。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按照这些说法,有几个人的血压是正常的?
的确,现在血压增高或者高血压的人太多了,但我们不能认为大家都高就不去管血压了。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只要我们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多数人的血压可以保持在较好的水平的。
所以说啊,强调血压增高的危害并不是说让大家都吃药,更不是想卖药。相反,控制好血压后,人们发生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肾衰更少了,对药物的需求反而更少了!
实际上,虽然说血压超过120/80甚至120/70 mmHg就算增高、就需要关注,但并不是说这些人都需要吃药,而是倡导大家努力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说要多运动、控制好饮食、少吃盐、别超重或肥胖、少喝酒或不喝酒、别熬夜、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等。做到这些后,血压肯定会明显下降的。
如果你一定要说做不到,那我也没好办法了,但是只要血压不超过130/80 mmHg,不需要吃降压药。
那么,血压超过130/80 mmHg就一定吃降压药吗?不一定。如果有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等疾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上降压药,把血压降到130/80 mmHg以下,肯定有好处!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就需要结合个人情况由医生判断了。
常有人问我的血压咋样,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血压还不错,极少超过120/80 mmHg。下图是我近日的血压值(纯“天然”的,我没吃过降压药物)。
我能够维持比较好的血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先天优势,父母血压都不高,我似乎缺少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二是我生活习惯很好,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极少喝酒、体重保持的很好,更重要的是我能坚持跑步。下图是近日我跑步的情况,几乎每天慢跑5公里以上。
维持120/80 mmHg以下的血压不是那么虚无缥缈的事情,只要你重视,就完全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