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改善家庭关系,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改善家庭关系,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9341005_112404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56VKHG0546JJAP.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4/20/content_26070945.htm
4.
http://m.cnr.cn/chanjing/health/20240618/t20240618_526751987.html
5.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6/t20240627_2111215362.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9666
7.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6416
8.
http://www.k19top.com/?id=132
9.
http://www.xmxljg.com/?p=139790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4/14/83920465_1131356866.shtml
11.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yvmsE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中50%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患者占比高达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到15-20%。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折射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而家庭关系,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不良家庭关系:青少年抑郁的重要诱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77%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家庭存在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等问题。

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儿童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在《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提到,亲子关系位于引发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七大主因的第一位。专制型父母的过度干涉、严厉惩罚不仅会使得亲子关系变得僵硬和疏离,还会导致儿童出现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

02

家庭关系裂痕的成因

当前许多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频发,导致亲子关系裂痕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原因分析。

  1. 价值错位:受“面子”文化影响,个人的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上,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发展负责这一观念被过分强调,认为孩子的优秀表现尤其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孩子最佳发展的标志,而孩子发展好最能体现自己对孩子养育的成功。因此,我国父母的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子女失败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便会随之下降。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实现他们设定的期望,获取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可能会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选择,这种控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质量。此外,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表现直接影响到父母的自尊和幸福感时,孩子可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不敢展示真实的情感和需求,使得孩子难以建立健康而积极的自我认同。

  2. 养育焦虑:当今社会的父母普遍存在养育焦虑,情绪具有极大的传染性,这种养育焦虑的情绪会使得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和压抑,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亲密与和谐。央视网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的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教育感到焦虑的比例高达36%。“邻家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观念抓着每一位父母的心,不甘人后的养育焦虑催生了所谓的“虎妈”“狼爸”和“直升机妈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出现内卷和内耗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裹挟下,焦虑的父母更容易产生灾难化思维,将事情的不良后果灾难化,无形之中放大了孩子一言一行的重要性,似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命运紧密相关,因此焦虑的父母密切监控孩子的一切,以确保孩子行走在成功的道路上。这种高焦虑和高控制的家庭氛围,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压抑的负性情绪,也会影响亲子之间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联结。

  3. 缺乏恰当的沟通方式:父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比如过度说教、批评、忽视孩子感受等。这些都会加剧亲子间的对立情绪,使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03

改善家庭关系,预防青少年抑郁

面对如此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的改善刻不容缓。以下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1. 提升家长对抑郁症的认知:很多家长对抑郁症缺乏科学认识,容易将其与青春期叛逆混淆,或者因病耻感而忽视。家长需要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危害及治疗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并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

  2. 改善家庭功能:家庭成员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当家庭遇到困难时,成员间应相互支持,共同面对,而不是相互指责。同时,家庭应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安全感。

  3. 重视亲子沟通质量:沟通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心灵的交流。家长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避免过度说教。在沟通过程中,注意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如表情、语气等,这些往往比言语本身更能影响孩子的情绪。

  4. 关注家长自身心理健康: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家长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04

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1. 在孩子想沟通时沟通:青春期孩子不是不沟通,也不是不会沟通,而是不喜欢唠叨、重复、无营养的沟通。比如,一天问孩子8次,“你作业写了吗?”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在自己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时,及时出现的身影。

  2. 与孩子沟通有边界感: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早恋,打探孩子身边是否有关系过密的异性同学。其实孩子间可能没什么,但父母的焦虑,过多的说教,似乎给孩子“定了论”。顶叶是控制感觉区域,额叶是冲动控制区域。大脑的这两部分发育都不完善,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化。父母的态度、自己的情绪化,让孩子情绪更强烈。如果亲子关系融洽,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父母交流,给自己解惑。青春期孩子正在发展“寻找和建立自我认同”,所以,别否定和怀疑孩子,更别想着控制孩子。

  3. 平等对话注意「麦拉宾法则」:心理学上有个法则——麦拉宾法则,指出人接收信息时55%靠视觉、38%靠听觉、7%靠信息。也就是大人和孩子说话时,父母的表情、语气更容易被孩子记住。对于青春期情绪化的孩子,妈妈只需要温柔、精炼传达自己的信息即可。

  4. 认真专心地和孩子交流:孩子会沟通,也很愿意和父母沟通。相比小时候的单向话痨模式,青春期孩子更喜欢与父母进行双向沟通。但前提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和他沟通。回想一下,你和孩子沟通时,是温柔地注视着他的眼睛吗?你是一边低头玩手机、看资料,一边听孩子说话吗?十几岁的孩子说的内容,大人可能不感兴趣,觉得无营养。但想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生活、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是很好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和孩子聊闲话,还要认真地聊。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预防青少年抑郁的重要防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改善,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