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惊厥疗法:抑郁症治疗的新希望
电惊厥疗法:抑郁症治疗的新希望
近年来,电惊厥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简称ECT)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种曾经充满争议的治疗方法,如今已成为精神医学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近期,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ECT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ECT的工作原理
电惊厥疗法是一种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医疗程序。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大脑传递小电流,以故意触发短暂的癫痫发作。这种癫痫发作能够引起大脑化学层面的变化,从而快速改善心理健康疾病的症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精神病学评估等。
- 治疗开始时,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
- 在患者失去知觉且肌肉放松后,医生会通过电极垫向大脑传递电流,引发持续不到60秒的癫痫发作。
- 由于麻醉和肌肉松弛的作用,患者不会感受到癫痫发作,整个过程安全可控。
最新研究进展
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护理团队和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尚少梅院长课题组在精神医学领域权威期刊《Psychiatry Research》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系统、全面地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接受ECT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团队分析了10项随机对照研究或类实验研究(共868名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总体认知以及6个认知亚维度。研究发现,ECT对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处理速度有积极影响,而在记忆、注意、空间感知、语言能力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发现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ECT可能导致长期认知障碍的争议,为临床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一项重要研究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田仰华教授团队。该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贺永教授团队合作,在精神病学国际顶级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ECT对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动态网络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ECT能够增强患者大脑的模块化及稳定性,特别是在默认网络(DMN)及感觉运动网络(SMN)方面。对于伴有自杀意念的患者,ECT还能通过调节左侧背侧前扣带皮层(dACC)来缓解症状。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发展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临床应用与安全性
ECT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情况:
- 严重抑郁症,特别是伴有精神病症状、自杀倾向或拒食的患者
- 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
- 孕妇因药物可能影响胎儿而不能服用时
- 不能忍受药物副作用的老年人
- 喜欢ECT而不喜欢服用药物的人
- 过去曾成功接受ECT治疗的患者
治疗通常每周进行2-3次,持续3-4周,共进行6-12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次数和类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进行持续的抑郁症治疗以防止复发。
虽然ECT是安全的,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
- 意识模糊:治疗结束后可能会出现,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 记忆丧失: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回忆起治疗前几周或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
- 身体副作用:如恶心、头痛、颚部疼痛或肌痛
- 心血管风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
患者体验与未来展望
一位接受过ECT治疗的患者分享了他的经历:“治疗前,我几乎无法正常生活,每天都被抑郁情绪困扰。经过几次ECT治疗后,我开始感觉到情绪有所改善,虽然记忆力有些下降,但相比抑郁症的症状,这对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ECT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高。未来,通过更精确的脑网络调控和个性化治疗方案,ECT有望为更多抑郁症患者带来希望。
电惊厥疗法虽然仍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的显著效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疗法将在未来的精神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