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取消预售:电商平台的无奈之举还是明智之选?
618取消预售:电商平台的无奈之举还是明智之选?
2024年618大促前夕,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宣布取消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机制。这一变化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预售机制取消的原因及其对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的影响。
5月6日,淘天集团在商家大会上宣布了2024年618大促的规则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机制被取消了。结果就成了,5月20日晚八点将直接第一波开卖。
无独有偶,取消预售的还有京东。有市场消息称,“618”将在5月31日晚8点开启,直接用现货进行促销,随后进入专场期、高潮期和返场期。
预售机制为何被取消?
如今被抛弃的预售机制曾是电商平台的利器。按照其规则,预售是为了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少物流压力而设计的一种营销策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机制逐渐暴露出用户体验上的短板。
用户从看到打折预告到最终付款发货,最长需要等待10天,这一漫长的等待过程收到了大量用户的抱怨。更为严重的是,电商平台的预售让部分商家“钻了空子”。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该情况分析列出了诸如“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问题。
取消预售的影响
对电商平台:预售机制的取消意味着平台失去了预热环节,但同时也避免了帮友商预热。毕竟电商平台并不大可能在预售过程中实现品牌或商品的独家或独占。
对消费者:省去了眼花缭乱的预售环节,可能在无预售之时,出现货品上架的冲动消费。
618的未来在哪里?
预售的坑现在越来越大:一旦开启预售,反而可能成为友商们杯葛流量的指路明灯,蹭预售热度销售价格更低的同款或同质产品,不如直接上架卖货更有可能保留流量。
与此同时,618也不再有卖点,主要是内外因素交融:
外因:来自差异化友商的压力,拼多多的工厂店低价路线和直播带货的天天双11打法,形成内外交困,让传统电商节不再具有吸引力。
内因:电商造节本身也常态化,以至于平台自身用垂直领域的每月一节杯葛618和双11的流量,天天过节也就不必过节了。
因此,取消预售,对于平台而言,只是没了预热,但也可以避免帮友商预热。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则省去眼花缭乱,到可能在无预售之时,出现货品上架的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