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额小隼:婆罗洲东北部特有小型猛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额小隼:婆罗洲东北部特有小型猛禽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bird.art/nd/3957

白额小隼(英文名:White-fronted Falconet,学名:Microhierax latifrons)是隼形目隼科小隼属的鸟类,是小隼属中最小的种类。

白额小隼是小型猛禽,体长仅14-17厘米,体重介于35-65克之间。雄鸟头部前方呈白色,雌鸟则为红褐色,这一特征显著区别于其他同类。主要分布在婆罗洲东北部的Sabah和Kalimantan远北地区。

外形特征

白额小隼外观紧凑,拥有蓝黑色光泽的上体,黑色的侧腹和大腿外侧,以及黑色面罩。喉咙、脸颊和胸部为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褐色至腹部和臀部。尾巴较短且呈黑色,翅膀刚好延伸到尾尖的一半位置。雄鸟的前额和头顶为白色,而雌鸟则为红褐色。雌鸟比雄鸟大9%,尾巴长4%。幼鸟与雌鸟相似,但雄鸟幼鸟的前额和耳羽为肉桂色,雌鸟幼鸟的头部可能自幼就显现出红褐色。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尚未详细描述,但被认为与其他小隼属成员类似,发出颤音的“kree-kree-kree”叫声。

生活习性

白额小隼主要栖息于开放森林、森林边缘、林间空地和有零散树木的耕作区,偶尔出现在红树林。它们通常独居或成群出现,以昆虫为主食,如蜻蜓、蜜蜂和蝉,也曾观察到追捕鸟类的行为。狩猎时,它们会从高处俯冲捕捉飞行中的昆虫,然后回到栖木上进食。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可能在3月至6月或3月至4月之间,确切时间未知。巢穴位于旧啄木鸟或拟啄木鸟的洞穴中,每窝产卵两枚。曾有观察记录显示,雄鸟在7月底喂养已完全长大的雏鸟。成年雄鸟之间有相互梳理羽毛的行为,但是否像蓝胸小隼那样社群繁殖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

与黑腿小隼在分布上有重叠,但可通过白额小隼的白或橙色头顶和更浅的下体颜色加以区分。黑腿小隼的腹部和臀部颜色更深,尾下覆羽带有白色条纹,而白额小隼的尾巴纯黑。

保护现状

IUCN:NT(近危), CITES II。白额小隼总数量估计在15,000至30,000只之间,成年个体约10,000至19,999只,且数量正在以10-19%的十年速率下降。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低地森林的大量砍伐和森林火灾,以及笼鸟贸易。

地理分布

白额小隼的分布局限于婆罗洲东北部,包括马来西亚的Sarawak和Sabah,以及印尼Kalimantan的极东北部。

其他

尽管白额小隼对部分生境退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长期的森林破坏仍构成潜在威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