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预防流感 这些危险因素莫大意
正确预防流感 这些危险因素莫大意
随着气温的变化,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也将进入高发期,最近门诊咳嗽,发热患者明显增多,如何才能做好流感的科学预防,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预防流感的小知识。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A(H1N1)和A(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B(Victoria和Yamagata)系。患者和隐形感染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的人群聚集的场所已发生爆发疫情。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风险较高。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就是普通感冒吗?
流感并非等同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而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度,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轻症感染者可自行居家隔离,保持房屋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流感来袭,如何科学预防?
- 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部卫生及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和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要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流感监测。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的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接种疫苗,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健康大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