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ator、for遍历集合的优缺点详解
Iterator、for遍历集合的优缺点详解
在Java编程中,遍历集合是常见的操作。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遍历方式:iterator、for each和基于list.size的for循环,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此外,本文还将深入探讨为什么使用iterator删除元素不会抛出异常,而使用for循环删除元素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对于在内存中存储空间为连续的集合,如ArrayList、数组,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遍历:
- iterator
迭代器遍历方式,适用于连续内存存储方式,比如数组、ArrayList(其实ArrayList底层实现也是数组形式)。缺点是只能从头开始遍历,优点是可以边遍历边删除。
例如:
Iterator iter = list.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Object o = iter.next();
if(o.equals("a")){
iter.remove();
}
}
for each遍历
底层实现也是基于iterator,所以也只能从头开始遍历,性能上比iterator要稍慢一些,因为多了一层类型自动转换。for list.size方式遍历
这种方式遍历比较灵活,可以指定位置开始遍历。性能最高,但是使用不太优雅,每次都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手动强转和额外的获得list.size,这样就会导致产生额外的代码。
基于for方式的遍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遍历过程中不允许删除元素,否则会抛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如下: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list.add("d");
//list.remove(1);
Iterator iter = list.iterator();
for(String s:list){
if(s.equals("b")){
list.remove(s);
}
}
为什么用iterator删除元素不抛异常,而用for删除会抛异常呢?
这主要是因为arraylist每次遍历的时候会去判断该集合是否被修改过,调用的方法是checkForComodification()。如果被修改过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
如何判断是否修改呢,主要是通过维护2个变量来实现,modCount记录了修改次数,expectedModCount记录期望修改次数。通过iterator.remove()进行的删除操作,会同时修改modCount、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而通过list.remove(object/index),则只会修改modCount。这也是fast-fail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