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跟别人唱反调?心理学解析背后的心理动机
总是跟别人唱反调?心理学解析背后的心理动机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内心认同某个观点,却偏偏要说相反的话。这种唱反调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层的心理动机。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困惑:那就是谁的感受更重要呢?不过这种困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带给我们有意识的思考。换句话说,许多人受潜意识里“谁的感受更重要”的支配,在人际相处中做出一些焦虑的行动。
比如,当我潜意识里受“谁的感受更重要”的时候,我就会故意跟别人唱反调,从而验证我潜意识里的这个想法。语言文字无法传达完整的道理:“我的感受不重要”是对的;“我的感受很重要”也是对的。问题的关键是,当你执着于“我的感受不重要”或者“我的感受很重要”的时候就是错的了。
唱反调的防御逻辑
一致时:战胜他人
我们把不自觉的跟别人唱反调这件事,理解为一种心理防御。于是你会发现,当一个人跟别人唱反调并且说服了对方时,个体内心就会有一种战胜他人的满足感。也就是说你原本支持A,而我故意跟你唱反调我支持了B。经过争论之后你也支持B,我就会有一种战胜了你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个体不会产生有意义的体验,也就是说“我的感受很重要,我不需要故意跟别人唱反调”。相反,个体为了重复这种战胜他人的满足感,他们会变本加厉的故意跟别人唱反调,从而确保自己始终处在战胜他人的位置上来维持内心的优越感。
不一致时:持续的施虐
当一个人故意跟别人唱反调,但是并没有说服对方时,就会陷入持续的施虐之中。所谓施虐,也就是故意折磨对方。故意折磨对方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故意折磨自己的过程。比如,我知道你坚定不移的支持A,所以我故意跟你唱反调支持B,并且把所有溢美之词都加到B身上。
这个过程就是在施虐的过程,也就是故意让别人不舒服的过程。当一个人在这种故意让别人不舒服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的时候,他就无法自拔了。于是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