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德州记忆|历史上的平原“八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德州记忆|历史上的平原“八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dz24hour.cms.dezhoudaily.com/wenhua/p/132116.html

平原县,作为德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明清时期到民国年间,平原县一直以其独特的“八景”闻名于世。这些景观不仅展现了平原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原县的“八景”,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韵味。

明清时期的平原“八景”

云凝古渡(津期驻跸)

位于平原县城西南25公里处,平原县与夏津县交界处的马颊河畔的津期店村古渡口。此处是古代帝王巡游时的驻跸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闻名。明初,古渡处已经修有津期桥,“云凝古渡”胜景消失。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重修津期桥。1972年,津期桥改建为8孔蓄水闸,拦河蓄水灌溉。

霞衬桃园(三义停骖)

平原县城西北7.5公里处桃园村,为蜀汉先主刘备与关羽、张飞缔结金兰之所。明代桃园村有三义庙尚存,庙前种有桃花。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县城南重修三义庙,霞衬桃园景观逐渐消失。

仙桥阔野(榖城怀古)

平原古城东,原督府营村北有张仙石桥,桥下有水与城濠相通。清朝顺治末年,邑绅张德贲建。桥西有关帝庙。传说汉留侯张良辟谷游隐于此。上世纪70年代,督府营村将原张仙桥拆除。2009年在原址东北约35米处重建砖桥。

禹鉴通天(马颊思功)

“以九河之一故云”。九河,1979年版《辞海》解释:《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载: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九条河,今已不能确指。该诗中“鬲津”指旧鬲津河,今遗迹多不可寻。新鬲津河,清康熙末年平原知县周之翰奉文平地开挖,今称笃马河。

鸠野春耕(曲陆耕耘)

城西北曲陆店,以地远城市而近马颊地域安定著称。民力艰难耕种,劳累一年,还是愁官吏来催田赋。今日曲陆店,旧貌换新颜。农民种地不再缴田赋,还要享受政府补贴。

龙湫响应(青陵祷雨)

在城南6公里青陵寺西有土冢甚大,有洞有树,不知何代王公葬地。冢上有龙王庙三间。四郊民众大旱祀雨于此。新中国成立后,青陵寺改建为学校。1958年,冢上的龙王庙拆除。大冢至今仍存。

晓钟鸣梵(西寺闻钟)

平原古城西门外百步许有淳熙寺,又叫西大寺,由来已久。明代,前院有千佛殿,后院有千佛塔,寺内有大钟。1956年,在淳熙寺遗址建起了平原县人民医院(今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名城听角(暮堞连云)

又称车坂犁云,与曲陆意同,后易以暮堞连云,又曰名城听角,以唐颜鲁公拒安禄山于此。其实,唐颜鲁公守郡拒贼故治在今陵城区。

民国年间平原“八景”

古城霭影

平原县城西南12.5公里张官店村东北,阔野数里,系汉、魏代郡城故址。清末民初,轮廓尚存,值天气晴朗之际,雉堞辄显,历历入目,数里之外均见之。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古城颓垣断壁依稀可见。1971年,修建引黄河水灌溉工程,在这里修了沉沙池,古城遗迹消失。

空潭印月

马颊河畔辛桥南有潭,水深不可测,桥头东端路南有古寺,殿阁峻伟,河流汹涌,近岸处蒹葭茂盛。每当秋高气爽之际,月悬中天,影印潭中,观之尘氛顿涤,足增文人诗兴。

画桥烟雨

原载清代《平原县志·平原县全境图》。原东关外官道,旧为九省通衢,明代,这里有颊川桥。清代有先农、云梯两大石桥当途并峙。云梯桥在东关之东的南北官道上,桥之南,官道分为两股,一股往南通南京,一股往东南通济南。在通济南的官道起点处,又修了先农桥。云梯桥东端涵洞与先农桥北端涵洞仅距3米。云梯桥是这一地段排水的主要设施,大雨后,南北官道以东、北段积水直接入云梯桥西流。南段积水,穿过先农桥洞拐弯向西,也入云梯桥涵西泄,这里的排水是少见的景观。

明代,云梯桥东端有楼,立春前一日,邑官迎春于此。清代咸丰五年乙卯,重修云梯桥,桥上无楼,仍沿用旧名。每值浓阴微雨,结伴立桥顶远望,绿畴禾稼,栩栩如生,颇觉可观。新中国成立后,云梯桥头还有“云梯桥”三字刻石。上世纪60年代,这两座石桥改建为砖桥,“桥下流通”之景观依然存在。

长堤桃李

在县城西南尚家庙村西,马颊河东岸有一座寺观叫兴泉寺,在寺观南北约5公里余长的大堤上,各村居民种植桃、杏、梨等果树,每值春光明媚之际,花红叶绿灿烂可观。

龙湫响应

此条系明、清“八景”,不再赘述。

仙塔插云

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寺观》记载:“千佛塔,在县西北崔家庙,康熙十七年建,有碑记。”塔高七级26米,塔体为八棱柱形,青砖结构,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民国年间,千佛塔是全县最高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前,千佛塔一层迎门神台上供弥勒佛,崇奉者络绎不绝。1988年秋,由平原县文化局组织施工进行了维修。2023年8月6日平原县5.5级地震后,千佛塔再次修葺。现在,这座塔依然高高耸立。这是清代唯一尚存的原“八景”之一。

杰阁晚眺

清乾隆《平原县志·祠神志》记载:“文昌阁,在儒学左水门上,明万历元年建。”在平原古城东南隅城头上有文昌阁,城头下为龙门。城外南有火神庙,有柳树百余株,颇幽雅,樊公墓俯视即见。东为辟谷仙桥,北则津浦路站。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城墙被扒掉,文昌阁、龙门保留比较完整。后因年久失修,文昌阁和龙门拆除。2010年,在琵琶湾公园西门方位重修龙门、文昌阁。

渔舟夕泛

在县城西南9公里芝隍(今大芝坊村),村民多数以捕鱼为生。每棹小舟抛网河内,夕阳舟楫群萃,整理所得,斜阳照在众多的鱼鳞上,金银光芒反射,风景亦佳。

新时代平原“八景”

2024年8月26日,由中共平原县委宣传部发起的平原“八景”评选落下帷幕,新时代的平原“八景”分别是:虹桥卧波——明月廊桥(网红桥);百里长堤——“两河牵手”风景廊道;古村霭影——张官店水上古村落;古梨香雪——康熙探花花园;琵琶旖旎——琵琶湾公园;仙塔插云——千佛塔;琼阁远眺——文昌阁;三国风云——三国文化广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