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直线的方向和倾斜程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
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alpha$ 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 $\alpha =0^\circ$。
范围
$\alpha \in [0^\circ, 180^\circ)$.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alpha =90^\circ$。
直线的斜率
定义
当一条直线与坐标系相交时,倾斜角的正切值被称作直线的斜率。如下图 $k=\frac{\Delta y}{\Delta x}=\tan\theta$,其中 $\theta$ 的取值范围为 $0^\circ \leq \theta < 180^\circ$,当 $\theta =90^\circ$ 时斜率不存在。
斜率的通俗解释就是:直线的倾斜程度,把直线想象为山坡,直线斜率绝对值越大,表示山坡越陡峭。斜率越小,表示山坡越平坦。
当直线垂直 $x$ 轴时,这时倾斜角为 $\frac{\pi}{2}$,但是斜率不存在。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theta =0^\circ,k=\tan 0^\circ=0$;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theta =90^\circ,k$ 不存在。
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 $P_1(x_1,y_1),P_2(x_2,y_2)(x_1 \neq x_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
$$k=\frac{y_2-y_1}{x_2-x_1}$$
使用斜率公式的时候要注意 $x_1 \neq x_2$ 的前提条件。
例题解析
例1 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A(-1,3)$ 与 $B(2,0)$,求直线 $l$ 的斜率 $k$ 与倾斜角 $\theta$。
解:因为 $A,B$ 两点的横坐标不相等,所以斜率
$$k=\frac{0-3}{2-(-1)}=-1.$$
因此 $\tan\theta =-1$,由 $\theta \in [0,\pi)$ 可知倾斜角 $\theta =135^\circ$。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点 $A(2,0)$,且斜率分别为 2 与 -2 的直线 $l_1,l_2$。
分析 要画出过点 $A(2,0)$ 且斜率为 2(或 -2)的直线,只需再确定直线上异于点 $A$ 的另一个点的位置(即坐标)。
解 设直线 $l_1$ 上另一点 $B$ 的坐标为 $(x_1,y_1)$,根据斜率公式有
$$2=\frac{y_1-0}{x_1-2}$$
即 $y_1=2(x_1-2)$。不妨取 $x_1=0$,则 $y_1=-4$,于是得点 $B$ 的坐标为 $(0,-4)$。过点 $A(2,0)$ 及点 $B(0,-4)$ 作直线即为 $l_1$,如图
同样地,设直线 $l_2$ 上另一点 $C$ 的坐标为 $(x_2,y_2)$,根据斜率公式有 $-2=\frac{y_2-0}{x_2-2}$,
即 $y_2=-2(x_2-2)$。取 $x_2=0$,则 $y_2=4$,于是得点 $C$ 的坐标为 $(0,4)$。过点 $A(2,0)$ 及点 $C(0,4)$ 作直线即为 $l_2$,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