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辅食,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很重要
宝宝吃辅食,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很重要
近年来,关于婴幼儿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的新闻屡见不鲜,如宝宝吃坚果时无人看护导致窒息,以及"酸汤子中毒事件"等。因此,家长们开始重视婴幼儿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但仍有部分家长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当宝宝被鱼刺卡住时,有人会建议让宝宝吃点醋或多吃几口饭,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效,还可能将鱼刺推向喉咙深处,划伤食道。
婴幼儿进餐安全无小事,家长必须高度重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
辅食制作与卫生
婴幼儿添加辅食后,卫生和安全风险会显著增加。腹泻、呕吐、过早摄入盐分等,都可能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能埋下肥胖隐患。因此,在制作辅食时,应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材,并使用洁净的水。制作前需彻底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和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好的辅食应及时食用并妥善保存。进餐前要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
进食安全要点
婴幼儿进食时必须有成人看护,以防发生意外。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时,应注意以下六点:
- 个人卫生:制作辅食前要充分清洗双手,婴幼儿进餐前应彻底清洁双手。
- 厨具清洁:准备辅食所用的案板、锅铲、碗勺等炊具均应清洗干净。
- 原材料选择:自制辅食应尽可能选择新鲜食材,并仔细择选和清洗。
- 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法,减少营养素流失。
- 单独制作:婴幼儿辅食应尽量单独制作,或在家庭烹饪食物投放调味品之前,选出适合婴幼儿的食物。
- 现吃现做:婴幼儿辅食最好是现吃现做,未吃完的辅食不宜再次喂食。
常见进食意外及处理
被鱼刺等卡喉咙是最常见的进食意外。当婴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时,由大块食物硬噎而导致的意外会有所增加。整粒花生、腰果等坚果,婴幼儿无法咬碎且容易呛入气管,禁止食用。果冻等胶状食物不慎吸入气管后,不易取出,也不适合2岁以下婴幼儿食用。
婴幼儿进食时随意走动,易引起碰伤、烫伤。为保证进食安全,婴幼儿进食时应固定位置,必须有成人的看护,并注意进食场所的安全。
急救措施
一、多数的呼吸道异物并没有完全阻塞气道,此时婴幼儿还能咳嗽、呼吸、讲话或哭闹。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前往附近医院,切勿自行拍背。
二、最危险的情况是完全阻塞气道,此时婴幼儿面色青紫,不能呼吸、讲话和哭闹。需要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1岁以下婴幼儿
- 背部拍击法:救护人应马上将孩子抱起,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 腹部冲击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2岁以上儿童
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双手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吃辅食时需要注意的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宝宝辅食添加、日常喂养等知识,或分享育儿心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