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蒙古帝国,挽救伊斯兰世界危亡的马穆鲁克人是怎样的存在
打败蒙古帝国,挽救伊斯兰世界危亡的马穆鲁克人是怎样的存在
13世纪的欧亚大陆在蒙古铁骑的蹂躏践踏之下瑟瑟发抖,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挥舞马刀,挥师西征,阿富汗、中亚、波斯、高加索或消灭,或臣服。
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西征的代表旭烈兀攻占巴格达,曾经击败过大唐,耀眼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宣告灭亡。
正当伊斯兰文明被蒙古骑兵的铁蹄席卷毁灭之际,一支被叫做马穆鲁克的军事集团站了出来。
他们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保住了伊斯兰最后的火种,蒙古大军的西征脚步戛然而止,再也没挺进过分毫。
与蒙古帝国相比,马穆鲁克的知名度太低了,根本没人相信当时的世界有谁能够打败鼎盛时期的蒙古。
那马穆鲁克究竟有怎样的能力竟然能打败当时世界最强的蒙古军队?马穆鲁克又是怎样的存在?下面让我们揭开这支神秘力量的面纱。
一支奴隶组成的军团
马穆鲁克在阿拉伯语中被译为“奴隶”,没错,马穆鲁克确实是由一群奴隶组成的军团。
在公元九世纪之前,亚洲大陆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冲突,失败的一方被俘虏后被变卖为奴隶,有突厥人、高加索人、斯拉夫人。
这些身体强健、年轻壮硕的奴隶被贩卖到中东地区,尤其是埃及,当地的统治者哈里发认为这些奴隶都是不可多得的战争资源,于是把他们编制为自己的雇佣军。
在这个充满各色人种的军团中,突厥人,这个曾经被大唐帝国驱逐出东亚的游牧民族人数最多,是马穆鲁克的主要部分,同时这些能征善战的大漠勇士也为马穆鲁克的强大战斗力奠定了基础。
12世纪后半叶,穆斯林世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萨拉丁在埃及建立阿尤布王朝。
此时的中东正被欧洲的十字军侵扰,为了对抗十字军,保住伊斯兰文明,萨拉丁决定好好利用成本低廉,且战斗力强大的马穆鲁克。
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军事训练,配发先进的军事装备,扩充规模,提高政治地位,将这支奴隶卫队改造成实力强大的军队,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力量出现在阿拉伯的政治舞台上。
此后在与十字军的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并逐渐成为阿尤布王朝军队主力,但是不是哪一位统治者都如萨拉丁的能力。
13世纪上半叶,阿尤布王朝走向衰弱,马穆鲁克势力急剧发展,马穆鲁克的领导不仅是军队精英,也出任地方大员,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
这一升一降打破了王朝的政治平衡,1250年马穆鲁克发动政变取代了阿尤布王朝成为埃及统治者。
这个奴隶出身的军事集团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还成功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并在十年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大破蒙古铁骑,阿拉伯文明的守护者
1251年,蒙古帝国迎来了新的大汗——蒙哥。蒙哥继位后,便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他的同母弟弟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积极的培植,忽必烈负责中原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
旭烈兀西征前 ,蒙哥语重心长的说:
“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对于顺从你命令的人要赐予恩惠,对于顽抗的人要让他们遭受屈辱。”
从此旭烈兀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蒙古大草原,向西开拓另外一片疆土。
不过旭烈兀不负重托,1252年西征开始,蒙古铁骑如风卷残云,中亚西亚所有古老的帝国都被其消灭。
1258年,称霸中东几个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被攻灭,1260年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攻陷大马士革,至此埃及马穆鲁克成为伊斯兰世界硕果仅存的一支抵抗蒙古人的武装力量。
当时的马穆鲁克皇帝叫忽都思,他深知拯救伊斯兰世界的重任已落到自己的肩上,生死存亡系于此战。
好巧的是,与蒙古联盟的十字军与怯的不花决裂,而且旭烈兀因为蒙古陷入内战,带领大部队东归,怯的不花只剩下两万人驻守中东。
忽都思意识到形势正在朝对他有利的方面转化,他判断靠两万人很难维持该地区防务。因此,忽都思决心趁此机会同怯的不花决战。
当然,除了天时地利,马穆鲁克自身能力也很厉害,马穆鲁克骑兵采取的是终身训练制度,他们身体健壮,军事格斗技能十分娴熟,且是重骑兵,头戴铁盔,身披锁子甲。
在当时,马穆鲁克骑兵的盔甲比欧洲骑士的链甲骑兵轻便很多,防护效果也不差,武器装备包括强弓,长矛,大马士革弯刀和盾牌牌,坐骑是世界闻名的阿拉伯马,冲刺速度惊人,耐力好。
虽然在机动性上比蒙古骑兵逊色,但马穆鲁克骑兵箭术高超,能够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准确射中敌人,其刀法也相当出色,享誉世界的大马士革弯刀让他们在近距离格斗中势不可当。
得益于伊斯兰世界对文献翻译的超强水平,马穆鲁克吸收大量欧洲、中东和东方的战争理念精华,其军事素养和知识储备对蒙古绝对是碾压级的。
1260年九月,马穆鲁克两万骑兵与蒙古两万骑兵在巴勒斯坦的艾因·贾鲁平原展开交战。
马穆鲁克先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蒙古军队的西北方向,而后忽都斯发出不惧战死,只为宗教的呐喊,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凭借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对蒙古发起决胜的冲锋,蒙古军队还未缓过神,马穆鲁克骑兵转瞬间冲到其阵前。
在近战中,蒙古骑兵引以为豪的骑射根本无法发挥,而单兵格斗又是马穆鲁克骑兵的拿手好戏。
在战斗中,其单兵作战的优势渐渐显示出来,蒙古军队伤亡增加,败象显露。虽然怯的不花异常英勇,在军队溃败之时依然发动反冲锋,但身中数箭坠马,被一名埃及士兵斩杀。
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只能夺路而逃,怯的不花大军覆灭的消息很快传到大马士革,留守的蒙古将士纷纷弃城逃跑,忽都思率领大军胜利开进大马士革。
这是蒙古大军在西征历史上第一次在野战中被对手全歼,蒙古铁骑被马穆鲁克成功阻击,轰轰烈烈的蒙古西征浪潮至此结束,此后蒙古大军再也没能向西拓展一步。
而马穆鲁克的实力在此战之后迅速增长,在随后几年多次击败蒙古军,收复地中海东岸地区,蒙古人则完全丧失了同马穆鲁克正面交锋的力量。
马穆鲁克保护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免遭蒙古大军的破坏,也使得阿拉伯文明的中心向埃及转移。
盛极而衰,在列强争霸中消亡
击败蒙古的马穆鲁克再接再厉,不仅把蒙古帝国的势力驱逐出中东,还把矛头对准了十字军。
从1285年至1302年,马穆鲁克将十字军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据点要塞全部清除,十字军东方势力彻底退出,14世纪是马穆鲁克埃及的极盛时期。
但到15世纪以后马穆鲁克逐渐走向衰落,国王或懦弱无能,或骄横暴戾,或挥霍无度,权臣及军队将领争夺权力,官员腐败,大肆侵吞百姓土地财产,国家陷于分裂,农民起义频发。
内乱的同时,外患也开始增加,1400-1401年,中亚帖木儿率大军打败马穆鲁克,袭击并洗劫叙利亚,城市被夷为平地,1509年,马穆鲁克在海战中被葡萄牙人打败,最终摇摇欲坠的马穆鲁克在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小结
这个由军事化奴隶建立的帝国因为打败蒙古而名噪一时,在中东这片四战之地能够延续三百多年实属不易,虽然最终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但作为埃及伊斯兰文明的承接者已足以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