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郭亚龙研究组揭示植物适应性进化新机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科院植物所郭亚龙研究组揭示植物适应性进化新机制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qazplm12_3/article/details/145384486
青藏高原以低温、强风和强辐射等极端环境特点著称,但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热点地区。模式植物拟南芥全球广泛分布,是研究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理想材料。西藏自然分布的拟南芥,为理解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模式系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Green revolution gene drives adaptation of Arabidopsis to the extremely high altitud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新机制。
研究团队聚焦青藏高原海拔(约4000米)拟南芥自然群体材料,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云南低海拔生态型(约1600米)对比,通过基因组、表型组及分子遗传学等综合分析,来揭示模式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奥秘(图1)。研究发现:
- 多维组学的比较分析表明,西藏生态型基因组含有更多的重复序列和基因丢失;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西藏拟南芥群体具有典型孑遗群体的特征,其有效群体大小在全球拟南芥群体中最小。
- 全生育期的表型比较分析表明,15个性状中有10个在两种生态型间有显著差异。
- 聚焦10个有显著差异的性状,基于F2群体与亲本的比较进行选择分析(v-test),发现角果密度受自然选择。
- 基于QTL图位克隆,发现角果密度差异是由赤霉素合成途径中的GA20ox1基因(绿色革命矮化基因的同源基因)调控。
- GA20ox1的功能缺失变异在全球多个地区的高海拔适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说明GA20ox1的平行进化促进了拟南芥的高海拔适应。
图1. 角果密度受到自然选择促进高山适应。
该研究强调了从表型性状出发揭示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的可行性及重要性,同时强调了自然群体中环境适应性基因的研究对育种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中科院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侯星慧和助理研究员徐永超为共同第一作者,植物所郭亚龙研究员、徐永超助理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顾红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项目的资助。
热门推荐
辽宁舰和山东舰,中期升级,加装2部弹射器,到底有多强悍?
谜语探索:从文化角度解读传统谜语
生育友好型社会怎么建?这份报告给出影响家长育儿心态的因素及建议
高频交易用什么编程语言
车祸造成人身受伤要怎么进行伤残鉴定
奶香开花馒头制作教程:比面包简单,比馒头更好吃!
汽油和柴油的区别是什么
寻找靠谱牙医?这份指南助您轻松找到!
武术流派之气功的起源
高压锅炖牛排骨,掌握时间与火候是关键,快学学
中药汤液,最好温着喝
什么是法庭申辩?程序、种类及重要性全解析
孙权传东吴大帝的治国方略与江东基业
电感详解篇
老球友点拨:关于一号木的5条忠告
惠普打印机乱码一直在打印怎么办?分享5个解决方法
低空旅游引领低空消费新风尚
主力进场,净买入逾百亿元!这些优质牛股被巨资抄底
日语学习:て形用法及变形规律详解
胸腺肽肠溶胶囊:饭前还是饭后服用?
成败皆由特朗普?美元指数创近两年高点,特朗普2.0或成强美元最大变数
单招怎么查自己被录取了?查询方法是什么?单招要多少分才能进大学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重新认识柳青:把新时代、大历史装在内心
如何设置联想电脑的蓝牙BIOS选项?
特征值究竟体现了矩阵的什么特征?
离婚后夫妻二人争夺孩子抚养权,法院调解达成轮流抚养协议
Can总线仲裁机制探究:实现多设备协同的关键技术
吃益生菌多久见效?全方位解析益生菌的效果与时间
什么是众包协作?类型、优势、挑战与应用领域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