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档案里的岳阳——巴陵郡城话古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档案里的岳阳——巴陵郡城话古今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803.com.cn/2024/08/11/wap_991404671.html

岳阳,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春秋时期的巴丘到今天的现代化都市,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在这片土地上,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潮流相互碰撞,共同编织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城市发展图景。

岳阳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府东三十里,相传古麇子国有东西二城”,不过目前仍无考古发现。

东汉末年,东吴大将鲁肃在此筑城驻军,称巴丘。宋元嘉十六年,改称巴陵城。嘉庆《巴陵县志》记载:“[周]楚子使王孙由于城麇,岳为麇国地巴陵城之可考者始此”“[三国]吴使鲁肃城巴邱,巴邱有吴之邸阁城,谓即今之郡城”“[南北朝]宋元嘉十六年筑巴陵郡城,晋太康元年立巴邱县,宋元嘉立巴陵郡城”。

关于巴丘、巴陵名称的来历,嘉庆《巴陵县志》等文献记载,是因为后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丘或陵,所以称为巴丘、巴陵。专家推测真实情况可能与中原民族征伐此地原住民“三苗”部落有关。《山海经》记载,三苗人以“蛇”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淮南子·本经训》则称:尧使后羿“断修蛇于洞庭”。历史学家认为,洞庭为三苗所居,“修蛇”当为三苗的代称。“断修蛇于洞庭”就是中原部落在征伐三苗人时,大开杀戒,三苗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征服者于是将此地称为巴丘,后来又称为巴陵。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称岳州城。

明清州府所在地岳阳城发展较快,已小有规模。据《乾隆岳州府志》载:明洪武年间,岳阳城周1498丈。“有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岳阳,南北各以方名,咸有月城。东南门外各为桥者一,南河沿城至东门,北河长千余丈,深二丈,阔二十余丈,蓄水卫城,即古湟也,西濒大湖。”“康熙八年知县李玠重建城楼四,东曰迎辉,南曰迎熏,北曰迎恩,西仍曰岳阳”。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称岳阳城,为岳阳县县治所在地。城区始设城厢区,正式作为地方行政建置。自1913年至1983年,城区行政区划前后8次变动。

1983年,岳阳升格为省辖市。1984年4月成立岳阳市南区,为中心城区。

1996年4月,由南区、郊区合并成立岳阳楼区。该区系岳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商业十分发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岳阳城市建设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岳阳的城市空间得到极大地拓展,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展现出一座现代新城蓬勃发展的活力。今天的岳阳,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功能分区规范,基础建设提质,管理日益完善,城区高楼林立,商铺鳞次栉比,正成为旅游目的地与网红打卡地。步入新时代,岳阳城市建设正迎着长江风涛飞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岳阳将以崭新的大城市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