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赵孟頫 书法作品精选(台北故宫藏)
元 赵孟頫 书法作品精选(台北故宫藏)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其书法艺术在元代书坛独树一帜,不仅开创了元代书法的新风貌,还深刻影响了明清两代的书法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多件赵孟頫的书法精品,包括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展现了赵孟頫高超的笔墨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赵孟頫与台北故宫
——元代艺术大师的书法魅力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他在元代初年因卓越的才学被元世祖征召入仕,官至翰林学士,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赵孟頫的书法与绘画皆堪称“集大成者”,尤其是他以复古为主张的书法艺术,对元代及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多件重要书法作品被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宋代帝半身像 冊 宋高宗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宋朝高宗皇帝。徽宗子。欽宗弟。諱構。渡江在位三十六年。起建炎元年丁未(西元一一二七年)。終紹興三十二年壬午(西元一一六二年)。
一、赵孟頫的生平与艺术理念
唐 李邕 宋拓 雲麾將軍碑 冊局部
一冊:二十七開(本幅二十五開五十幅;前副葉一開一幅,後副葉一開一幅)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釋文:唐故雲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觀夫地高。公族才秀國華。德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初期学习宋高宗,奠定了他的书法基础;中期取法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二王”,融汇晋唐经典;晚年师法李邕,书风更加雄浑大气。他的书法讲究“复古”,主张通过临摹古人优秀作品吸取精髓,但又强调创新与个人风格相结合。赵孟頫的“复古”理念不仅复兴了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还为元代书坛注入了新生命。他的行书流畅圆润,楷书端庄谨严,而草书则豪放飘逸,是元代书法艺术的典范。
晉 王羲之 行穰帖
31.7x13cm 纸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佳。
二、台北故宫藏品概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多件赵孟頫的书法精品,其中包括行书、楷书、以及独具魅力的诗卷。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赵孟頫高超的笔墨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 《雪晴云散帖》
元 赵孟頫 雪晴云散帖
51.9x24.8cm 纸本
释文: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望路漫漫。
此作品行书书写,笔势流畅自然,清秀中透着雄劲。其释文意境高远,融合了诗歌与书法的艺术之美,是赵孟頫书法中秀逸风格的代表作。
- 《趵突泉诗卷》
元 赵孟頫 趵突泉诗卷
33.1x83.3cm 纸本
释文:趵突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谨家故齐也。遂为书此。孟頫。
创作于元贞元年(1295年),此卷以行书写成,体现赵孟頫中年书风的沉稳与细腻。内容描绘了济南趵突泉的壮丽景致,书法结字宽博,行间气势连贯,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作品。
- 《前后赤壁赋卷》
元 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卷
30.8x449.5cm 纸本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
此卷书写苏轼的名篇《赤壁赋》,用笔遒劲有力,结体紧凑而不失灵动,完美再现了苏轼文字的韵律之美。
- 《昼锦堂记卷》
元 赵孟頫 昼锦堂记卷
32.5x173.4cm 纸本
晚年书法佳作,行间疏朗,笔力遒劲,充分展现了赵孟頫深厚的功力与成熟的书法风格,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三、艺术成就与后世影响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在元代书坛独树一帜,不仅开创了元代书法的新风貌,还深刻影响了明清两代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晋唐书法传统的延续与创新,许多后世书家以其为楷模,努力学习他兼容并蓄、秀逸洒脱的风格。赵孟頫所提倡的“复古”理念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使传统文化在历经变革后依然生生不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孟頫书法作品,是我们研究元代书法艺术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赵孟頫用他的艺术才华不仅延续了古典书法的辉煌,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使其在书法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元 赵孟頫 朱子感兴诗卷
28.4x317.4cm 纸本
元 赵孟頫 苏轼古诗卷
33.8x136.2cm 纸本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
元 赵孟頫 闲居赋卷
38x248.3cm 纸本
元 赵孟頫 苏轼西湖诗卷
33.8x133.8cm 纸本
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
鸣谢:
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图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