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______的人生?
你想活出______的人生?
宫崎骏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正在热映中。影片的标题取自宫崎骏导演在少年时期、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同名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在电影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情节道具,更是促使主人公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发生转变的关键。
电影中出现的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在今天,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传统的认知逐渐被瓦解,新兴多元价值观彼此碰撞。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加困惑。生死之事实、人性之可能与有限、人际之好恶、人与外物之关联、美德的培养、人生理想和幸福的多种途径......这些与人生相关的课题,均指向了那个最难回答的、也是83岁高龄的宫崎骏导演通过影片向我们发出的提问:我们究竟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的作品《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是一部写给当代青年人的哲学思考文集。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这本书的后记。何怀宏教授认为,人生哲学就是以人为中心,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哲学,是讨论人这一生准备过什么样的生活,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品味。这种讨论不是去论证一种唯一的生活方式,而是结合每个人自己的体验,去借鉴历史上各种各样有关人生价值的理论,寻找自己合适的生活方式。
《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
何怀宏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尝试给少年一代写的,完成于2018年的初春。
但写完之后,我担心它可能就哲学的思想和理论来说是浅了一些,对少年人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来说又深了一些,因而搁置了许久。
“后浪”是前不久变得时髦的一个词。但当“前浪”消失在沙滩上,或者更准确地说,回归大海的时候,还是会想到,不论那一层浪能拍起多大的水花,产生什么样的景观,海是一体的,水是同质的。
宫崎骏(左)与铃木敏夫(右)
所以还是拿出来吧。因为它毕竟本意就是想写给我后面的年轻人的,或者笼统地说,是写给“后浪”的。另外,它毕竟也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学,而不是一种艰深的形而上学。我在写作时心中所悬的,并想与之对话的阅读对象并不是哲学学者。
但我知道,这本书肯定会带着我所生活过的时代的印记,还有我个人生活的痕迹。虽然我在写作时也试图客观地介绍一些知识,并对不同的处境予以观照和反省,但其中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许多我过往经历和现在立场的限制,于是也就会有落伍、偏见或者隔膜。但拿出来也可以说是一种验证,或许还可以构成一种基于共性的交流和互鉴,就如修昔底德所言:“人性,就是人性。”
人终究要死,那为何还要活着?
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和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确是在我的少年时代想象不到的。
我经历过饥馑却依然活着,参加过“革命”却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旁观者,投身于军队却并没有亲历战争。然后,就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年静悄悄的巨变了,这巨变主要是发生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领域。已经过去的数十年没有惊涛骇浪。我们这一代基本是平安的,甚至我个人是幸运的。
然而,我日益有一种担心,且在最近这个特别的新冠疾疫期间变得日益强烈,那就是对未来的担心。
无法想太远,预感未来的数十年,将是变幻莫测的数十年,可能还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数十年。
经此一疫,这一莫测的时代提前到来了。我这一代或还将见到前所未见之事,而年轻人则更将经历和承受前所未见之事。
世界不会再那么平静。心灵也不会那么平静了。
世界将不会回到过去了。我不禁为这一即将到来的事变感到一些战栗。
但生活和立身的一些基本准则可能还是大致类似,我们也许还可以希望有另一种“未见之事”,就如我刚读到的一句话: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何怀宏
2020年6月9日于北京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