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瓦剌与大明的决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瓦剌军队为何惨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瓦剌与大明的决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瓦剌军队为何惨败?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004118_121136636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瓦剌,双方在忽兰忽失温展开决战。这场战役中,瓦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却最终惨败于明军。本文将详细解析这场战役的经过和胜负关键。

永乐十二年春二月己酉,成祖大阅。庚戌,亲征瓦剌。三月庚寅,发北京。
六月甲辰,刘江遇瓦剌兵,战于康哈里海,败之。戊申,次忽兰忽失温,马哈木帅师来犯,大败之,追至土剌河,马哈木宵遁。己巳,以败瓦剌诏天下。
--《明史》

明史对于这场这个时代瓦剌与大明的决战,只是寥寥几笔带过,仿佛这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战争。但也就是这场战役,让观者对几百年前中原王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战争模式一览无遗。

永乐十二年,在完成国内大规模的征兵与调粮后,朱棣带领着由大明精锐部队组成的五十万大军进入瓦剌境内,意欲征讨频繁扰乱边境的瓦剌首领马哈木。而马哈木也早早地了解明军动向,更是在明军行军必经之地派小部分兵力沿途“指引”,间接告诉明成祖:我马哈木带着瓦剌主力,就在忽兰忽失温等着你一决雌雄。

成祖深知马哈木之意,更知道瓦剌选择的决战地点一定埋伏着重兵,只等明军主力部队一到,便如瓮中捉鳖一般,全歼明军主力。可此时自己已然深入敌境,此前准备的粮草根本支撑不了几天,若是此时不前去赴约,就只能带领大军回朝。如此一来,这么多日精心的准备也就变的毫无意义。

何况蒙古作战套路一向如此,选择合适的、便于埋伏的伏击点,之后引明军进入、一举歼灭。大明此前与蒙古打过这么多次交道,也不会不知道这一点,更不会对此束手无策。

那就忽兰忽失温见吧,马哈木!

而真正到达忽兰忽失温,虽然此前早有预测,成祖也不得不感慨马哈木选址水平的高超。

忽兰忽失温附近山脉纵横、地势复杂,极其利于蒙古骑兵躲藏。这样的地方,只需事先于山上埋伏,待主帅一声令下,大批骑兵借助山势直冲而下,便可轻易以绝对的优势冲垮敌军阵形甚至全歼敌军。

瓦剌部队在此地埋伏多日,为的就是等明军集结于此,利用地形优势打他个措手不及。眼见明军一步一步逼近此地,马哈木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只需此战,什么鞑靼、什么兀良哈,此后都会臣服瓦剌,过不了多久,蒙古、甚至中原,都会属于我马哈木,属于我们伟大的瓦剌部落。

待明军全部集结,马哈木一声令下,瓦剌骑兵从四周借山势俯冲而下。

也就在此时,变故来了。

瓦剌骑兵还没有杀到明军面前,明军却迅速变换了阵势,原先处于队伍前列的步兵部队飞速后退,而隐藏于中军之中的神机营迅速上前,填补了步兵的空位。

是的,善用火炮与火铳的神机营,才是成祖能够安心来忽兰忽失温赴约的底气。明军手中的神机炮,将让这一场原本只有冷兵器的作战瞬间升级。而拥有神机炮并熟练应用的明军,在原本只有刀枪的火拼中更是降维打击。

眼见瓦剌骑兵进入神机营射程内,中军主帅一声令下,神机营万枪齐发,大批瓦剌骑兵甚至来不及回头躲避,纷纷倒地身亡。整个战场上可谓是硝烟弥漫。

马哈木怎么也不会想到,片刻功夫,自己精心选择布置的决战地已然成为明军主场。

眼见瓦剌骑兵死伤过半,明军又一次变阵。

神机营收好火铳后后撤,明军大队骑兵从后军冲出。趁瓦剌军还没反应过来,迅速冲入敌阵。瓦剌大军措手不及,只能逃跑。

而后明朝大军穷追不舍,中途更是将瓦剌所剩无多的兵力再一次进行清剿,最后将首领马哈木一路赶到图拉河边,成祖便带着明朝大军班师回朝了。

此后不久,瓦剌首领马哈木迫于无奈向明朝称臣朝贡,终其一生没有侵扰大明边境。

这场战役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明初时期明军与蒙古军教科书式的战争。

于蒙古而言,骑兵部队一向是蒙古最值得骄傲的部队。中原虽也有骑兵部队,奈何实力完全比不上蒙古骑兵。所以蒙古将领作战时,往往喜欢将中原部队带入包围圈,之后利用骑兵的优势对包围圈中的中原部队进行强力冲击,最终取胜。

而于明朝部队而言,迅速识别蒙古军埋伏的地方并反客为主是每个优秀的将领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当然,光凭借优秀的将领来对付这些蒙古人还不保险,对于蒙古,明军专门有一套策略。

当年明月先生曾经在书中专门论述过明朝的这套反击策略:

1)当明军发现蒙骑,变换阵行,神机营迅速上前,齐射火炮与火铳。
2)神机营一轮炮火发射完毕后退至两翼,由投降蒙古骑兵及其后人组成的三千营从军中冲出,发动突击。
3)在三千营控制住局势后,由各地精锐部队组成的五军营手持制骑兵武器,发动最后一轮攻击。

当然,在不同的战役中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战争的局势决定这三步到底应该怎么执行。

但无论是神机营的应用还是这几乎百战不殆的战术,其后都是中原王朝与蒙古骑兵多年血战得来的作战经验,更是无数如徐达、冯胜、蓝玉这样的将领在明蒙战场之上耗尽一生的执着。

明军的胜利绝不是侥幸,在他们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对先进武器的研发、战术的科学分析和战斗过程的细节编排,是无数军事战斗科研人员辛勤汗水的结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