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度复盘|总台文化节目“创新三宝”: 主题、团队、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度复盘|总台文化节目“创新三宝”: 主题、团队、技术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1431013_351788

主编温静导读:总台出品的文化节目,不仅具有精品属性,还自带独特气质和特征,主要涵盖四个要点:
第一,“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组合拳,带领观众一同穿越历史时空,沉浸式瞭望古今。
第二,“戏剧+影视化+访谈”的三维融合模式,实现“故事讲述场”的极致呈现。
第三,硬核技术的无限加持,让精品文化节目得以融起来、动起来、炫起来。
第四,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高能联动,通过实地探访,或者实景作品再演绎,将文化主题巧妙地融入旅程之中。

从2024总台春晚爆火出圈的各类创意节目,再到2023全年总局创新创优节目推荐,不难发现,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自信,正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优质节目创作之中,不断向观众传递着中国式的文化底蕴与浪漫想象。

尤其是以总台为代表创作出的各类文化节目,让不少网友纷纷感叹,国家队出品的文化节目,果真部部都是精品。与此同时,传媒内参将独家复盘、梳理、展望总台2024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脉络,如此这般,既可以为当下内容创新提供更多的路径探赜,也再次证明精品文化节目依旧是目前最重要的内容题材,没有之一。

总台文化精品节目,注重题材精准细分和极致视觉呈现

从2016年首播便成为文化爆款节目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今连续做到《2024中国诗词大会》,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中。

其实,从数据层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总台出品的文化IP节目,依旧是顶流担当。根据CSM数据,截至4月3日,《2024中国诗词大会》电视端观众规模高达1.5亿,最高单期收视率0.97%,最高单期收视份额4.59%,首播收视位列同时段专题节目第一,节目微博主话题#中国诗词大会#阅读量达11.3亿。

此外,当下热播的还有总台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该节目垂直聚焦中医药文化,在海量典籍、文物堆中寻中医药“宝藏”,邀请专家、学者、嘉宾进行科普分享与技艺展示,向观众系统性梳理与专业性解读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

刚刚收官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则另辟蹊径关注简牍主题,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述简牍古代诞生、近代发现、当代研究传承的传奇故事。

而春节期间在总台综合频道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以八位文化宗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为线索,持续吸引观众收看与互动,不仅将文化春节的氛围感拉满,甚至使得春节看总台文化类节目成为了一种新年俗。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集聚全国近千位非遗传承人,同时对第一季播出的特色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吸引了不少粉丝观众的追看与反馈。

值得一提的是,总台1月上新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与认可,首播收视份额3.26%,首期节目电视端观众规模达4926.2万人。

实际上,通过梳理总台2024年及其以往上新的精品文化节目,不难发现,其创作风格和模式路径整体呈现出四大鲜明特征:

第一,“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组合拳,带领观众一同穿越历史时空,沉浸式瞭望古今。

诸如《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搭建“古今双向穿越”的核心架构,通过“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的节目模式,揭秘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磅礴跌宕的一生。

第二,“戏剧+影视化+访谈”的三维融合模式,实现“故事讲述场”的极致呈现。

特别是嵌入了影视化手法的拍摄,不仅有效地实现了节目与影视之间的破壁联动,同时还增强了文化节目的视觉极致体验。诸如《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创新设计立体舞台,综合运用全新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沉浸式、多维度的“故事讲述场”。

第三,硬核技术的无限加持,让精品文化节目得以融起来、动起来、炫起来。

《国家宝藏·展演季》,启用了“AI+VR裸眼3D”拍摄技术,让演员突破传统舞台空间呈现形态,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诗画中国》,则把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形式载体和规定场景,再辅之以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让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形态跨界融合,可谓是还原出可游可居的中国诗画“桃源”。

值得一提的是,AI技术也正在成为总台创新节目的重要媒介,其中《〈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则依托最新AI技术,让其参与策划、生产流程,采用实时渲染成像的虚实光影联动,通过虚实结合,为观众带来崭新的视听感受。

第四,通过实地探访,或者实景作品再演绎、二度创作,将文化主题巧妙地融入旅程之中。

诸如《一馔千年》《非遗里的中国》《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简牍探中华》,带领观众感受祖国的大美河山,并将美食、非遗、诗词、简牍等不同细分主题逐一解锁、徐徐展开,令人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诠释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等重要。

精品节目创新的背后,需要优秀人才团队的强大支撑

近些年,总台一直坚守和深化“5G+4K/8K+AI”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在积极推动媒体科技创新的同时,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更极致化的精品节目。

尤其是在精品文化节目赛道上,总台可谓是一骑绝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新技术的高效加成,同时也离不开人才团队的脑力持续输出。

纵观总台精品文化节目背后的创作团队,他们不仅架构稳定成熟,同时还做到了内容创新气质上的极致化与统一性。详细来说,其中囊括了创作出经典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诗画中国》的田梅团队,《国家宝藏》《一馔千年》的于蕾团队,以及《中国诗词大会》之颜芳团队,《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简牍探中华》《非遗里的中国》之卢小波团队,《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之左兴团队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总台2024内容团队的“核心议题”依旧是文化主题。其中从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发布的2024年精品节目片单,就可窥探一二。诸如《大唐诗人传》,以“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呈现”的创新模式,首次讲述李白、杜甫、王维等11位大唐诗人跌宕传奇的人生故事。《踏歌行》,则通过别开生面的诗词之旅,带领观众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城市风华录》,更是以地域文化为脉络,展现中国城市文明新形态。

此外,还将持续推出文化品牌节目,诸如《简牍探中华》《典籍里的中国》《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美美与共》《大国基石》等。

与此同时,央视频也发布了2024精品节目片单,其中不乏各类文化节目创新的身影。诸如文化直播融媒电商节目《央Young好物来一套》探索“文化节目+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推出非遗大集、中国百城行等系列活动,延续炽热国潮风。大型融媒体项目《人在草木间》,邀观众一起品茶研茶,传播中华茶文化。探寻式真人秀微视频《家门前的母亲河》,讲述城市母亲河的故事,见证城市发展变迁。

此外,戏剧式故居导览节目《似是故人来》,带领观众沉浸式游览名人故居,分享鲜活的趣闻轶事。新媒体节目《典籍里的家乡》,结合网友身边的地标开启古籍新讲,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泛知识服务节目《上新!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人物录》,展现千古诗文名篇的时代共鸣和数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群星闪耀时刻”。

人工智能时代已来,总台节目创新全力加码AI新技术

2024年,伴随着AI技术的极速迭代与全面发展,对于内容创新而言,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总台一直不断蓄力、加码探索,不仅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统筹全台资源,还与人工智能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联合研发“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并应用于总台动画片制作和各类节目生产,未来或将大幅提高节目生产效率。

特别是,通过梳理总台2024年布局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操作和打法,不难发现,以AI为代表的硬核新技术,或将成为其内容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2月23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启播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仪式举行。

  • 2月26日,总台制作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200集动画片《千秋诗颂》开播,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将6首唐诗转化为中式审美的国风动画。据悉,该节目创作团队曾使用了大量国画、古诗词为训练素材,与AI大模型进行各种磨合与沟通。

  • 3月12日,总台以人工智能全流程赋能译制的英文版中国龙主题系列微纪录片《来龙去脉》在央视频首播。该片采用了最先进的AI技术,赋能其从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到分轨替换等全译制流程。

3月22日,央视频AI微短剧启播暨AI频道正式上线,我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与观众见面,其中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等全部创作流程都由AI完成。

根据《中国神话》技术团队的相关采访内容,不难发现,其制作流程与AI技术可谓是紧密关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作团队需要邀请AI大模型做“编剧”,将创作者的创意描述转化为剧本并进一步细化为分镜头脚本,后通过对每个镜头不停打磨,进而引导“AI美术师”生成想要的关键帧图片,而后与“AI后期导演”大模型反复沟通动态效果,通过对图片运动幅度、运镜效果的多次拍摄,完成动态视频画面制作。最终,再搭配与“AI音效师”大模型联合创作的音乐音效,并与“AI配音员”大模型合作配音,至此该剧制作完毕。

3月27日,总台CGTN面向海外青年推出的AI全流程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哪吒传奇》官宣,该作品将利用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封神榜》中《哪吒闹海》的经典情节,再用AIGC工具创作改编剧本、生成配音配乐、塑造人物形象,向全球展现了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3月29日,央视频推出了系列微短剧《AI看典籍》,该剧以史志、文学、农学、茶学、医药学等经典典籍为创作蓝本,通过AI方式生动解读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密码。

所以说,文化主题依旧是2024年总台精品内容创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以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势必也将在内容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实际效力。凡此种种,无疑也为2024年内容行业创新的方向,提供了更为明确且清晰的思考点,值得借鉴与落地。

(备注:文章配图、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