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天路》:青藏铁路背后的感人故事
韩红《天路》:青藏铁路背后的感人故事
韩红的《天路》不仅是一首充满感动的歌曲,更是对青藏铁路建设背后无数工人辛勤付出的真实写照。歌词中的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各民族团结赞颂的情感。从清晨的牧场到黄昏的高岗,从神鹰披霞光到巨龙翻山越岭,《天路》用音乐记录下了这条神奇之路给藏族人民带来的希望和改变。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经典之作,感受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和深厚情感。
青藏铁路:雪域高原辟新途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歌曲《天路》唱出了西藏人民对铁路的渴望,也赞扬了铁路建设者付出的艰辛努力。
狂风暴雪、风火山隧道、唐古拉山……一幕幕情景剧舞台背景,还原了建设者当年在海拔4500多米冒风雪、战严寒、抗缺氧,甚至牺牲生命的顽强劳动场景。10月17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巡回报告会在西藏拉萨举办,震撼人心的场面与情节让人泪湿衣襟。
1984年5月1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投入运营。2006年7月1日,全长1142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通车,标志着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段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筑路亦筑梦,这条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越过昆仑山脉,跨过雪域高原,寄托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多年冻土层、高寒缺氧和脆弱的生态,曾让人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中国人偏不信邪,1956年党中央发出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从勘测设计到建成通车,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让“青藏铁路要修,要修到拉萨去”的愿望终成现实。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被誉作“天路”的线路全长1956公里,近一半线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天路”是沿线各族群众眼里的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和幸福线,极大地推动了青海、西藏两省能源、农牧、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在青藏铁路建设时期,数十万筑路大军会战高原,他们凭借着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篇章。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第一期建设最困难的工程,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该隧道海拔3700米,地质结构极其复杂,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在修建过程中,塌方灾害频发,先后有55名战士永远长眠在关角山上,但英勇的铁道兵战士仍然以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打通了关角隧道。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为了攻克冻土施工难题,中铁西北科学院在海拔4750米的风火山腰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高海拔冻土监测站,几代科研人员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采集数据,为风火山隧道贯通提供了关键支持,也为青藏铁路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红演唱《天路》的背景
韩红是一位具有军人身份的歌手,她的歌声优美,尤其是那激昂的高音,如同天籁之音,令人难以忘怀。她凭借《天路》在乐坛上崭露头角。韩红在即将告别部队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波动,随即连续发文,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部队的依恋和不舍。
歌曲《天路》的创作背景
《天路》由屈塬作词、印青作曲,收录于韩红2005年发行的专辑《感动》中。它以青藏铁路为背景,展现了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风貌,以及这条“天路”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希望与幸福。韩红的歌声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可以穿透一切,然而即使歌唱的再好,但是她依旧没有什么名气。或许是因为韩红长相不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只能默默做些散活。但是韩红的性格十分坚韧,她依旧努力练习音乐,创作歌曲。机会虽然很难遇见,但是当机会来临时,你没有做好准备,那不就永远无法成功?因此韩红能做的就是等待机遇,提升自己,终于韩红迎来了这个机遇,她认识了柯受良,柯受良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因为这一层关系,韩红也结识了一些名人,她抓住机会,凭借着《雪域光芒》打响名号,自那以后,无数的经典歌曲出现了!一首《天路》让人感觉奔跑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一曲《美丽的神话》让人潸然泪下,突然懂了那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