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00年”系列活动:探寻上海城市文脉
“上海6000年”系列活动:探寻上海城市文脉
上海是一座拥有6000年历史的城市,从远古时期的崧泽文化到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4年4月,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上海文明探源: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系列活动,通过系列讲座和研学体验,带领人们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
历史见证:从“上海第一人”到城市文明
2004年3月底,在青浦区崧泽遗址的发掘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枚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人头骨,经科学测定,这颗头骨属于一位25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这是首次在上海地区发现6000多年前的人类头骨,被誉为“上海第一人”。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距今约6000年前,上海西部这片土地上已有先祖迁居生活。
值此考古发现“上海第一人”20周年之际,主办方推出“上海文明探源: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系列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上海悠久的历史文化。
强大的专家阵容与丰富的研学体验
即将开启的系列讲座将延续“文汇讲堂”一贯的前瞻性、专业性和全局性特点,由考古篇和史料篇组成。讲座邀请了2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其中包括两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学者,以及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这些专家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上海6000年文明发展脉络。
配套的研学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共设有九场主题研学,包括寻访青浦区的福泉山遗址、崧泽遗址博物馆,参观上海首个考古遗址博物馆——普陀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以及探访闵行华漕镇的“王圻故里”等。这些活动将带领参与者深入考古遗址和博物馆现场,聆听专家讲解,感受上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新视角解读上海城市文脉
“上海6000年”系列讲座和研学活动将带领参与者深入了解上海宏伟的城市文脉:
- 距今五六千年前,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在上海西部留下遗址走廊,见证了上海人文历史的起源。
- 距今三四千年前,黄河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孕育了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成为吴越文化碰撞的交汇点,融入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建。
- 唐宋时期,青龙镇作为长三角繁华贸易港口,开启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先河。
- 明代,徐光启、王圻等知识分子引领上海走向世界,为上海成为“亚洲的上海”“世界的上海”奠定基础。
- 清代开埠后,上海传统金融业的创新变革,孕育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因。
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深度史料解读,参与者将从“上海6000年”中寻找到关于城市发展的丰富答案。
活动亮点与传播方式
- 活动亮点:活动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20位专家,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学者,以及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研学活动涵盖多个重要历史遗址,如福泉山遗址、崧泽遗址博物馆等。
- 传播方式:活动期间,主办方将通过文汇报微信视频号、央视频、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直播,让更多的新老朋友感受到“上海6000年”的城市文脉。
结语
“上海6000年”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深入探索上海城市文脉的宝贵机会。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参与者将从多个维度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