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台词?——“话剧皇后”朱琳分享经验
怎样练好台词?——“话剧皇后”朱琳分享经验
朱琳,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后",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五十多个经典角色。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台词专家。1980年,针对读者关于如何练好台词的提问,朱琳分享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朱琳在《蔡文姬》中饰演蔡文姬
这些年,我看了不少青年演员演的戏,感觉到一些问题,就台词方面,主要是缺乏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吐字、呼吸、发声都存在着问题。有的嗓子不错,但吐字、呼吸不行,嘴皮子没劲,这样就形成有声无字。有的吐字尚好,但声音运用不好,就形成有字无声,这就使台词大为逊色;有的表演不错,由于台词不好,对戏与人物均有损害。话剧台词是门独立的功夫。没有基本的训练,就难以表达好人物的思想、感情。另外,话剧演员也应该是个汉语规范化的宣传员,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如何着手练习?
首先要吐字清楚
吐字因素很复杂,涉及地方音问题。我是个南方人,原来一些语音区别不清,如zh与z、en与eng、n与L不分,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才克服的。这就首先要找懂得正音的老师来纠正。(有时需要方言来表现人物性格是另一回事)。掌握了语言字音的基本规律,明确了自己在吐字上前毛病所在,就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使发音准确、咬字清楚、吐字灵活。
其次是呼吸
呼吸直接关系到声音。有的演员仅仅依靠自然状态的呼吸方法,气息短浅,把力量集中到喉部,靠拼命绷紧声带发声,势必不能持久,尤其在大段或激情的台词中就接不上气;有的则不善于运用腹部呼吸,就是一般说的“底气不足”。正确的呼吸,应该有较大的气量,既可传得远,又不费嗓子。用中国戏曲的行话说,好的呼吸应“气沉丹田贯三腔”。丹田,就是小腹,吸气要沉得深,要用腹肌、横膈膜的力量。三腔,就是胸、鼻、头腔。我们多年演戏的人就有这个体会,一场演出下来,头腔嗡嗡作响,背部很累,说明用上了气。这样即使有时感冒很重、嗓子不好,仍能顶下来。而有些青年演员腹肌、横膈膜不会动,气息短,说不好,又浪费了很多的气。
所以,应该在生活中养成习惯,说话时注意运用腹部的力量。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胸腹联合呼吸练习方法。如:可以仰卧在床上,不用枕头,作叹气练习,并把尾声拉长,还可以在腹部上放几本厚书,顺次进行慢呼慢吸、缺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不让书掉下,以此体会用气,并加大气量:再是站直后,两腿稍稍平行拉开两手插腰,胸部微挺,腰部微弯,运用腹肌力量对地面喷气、呼吸,有功夫的戏曲演员能把冬天地上的雪用一口气吹出一个碗大的坑;还有用一口气吹灭四尺开外的蜡烛,或在深吸一口气后,把蜡烛吹得要灭不灭的程度;另外,作数次放声大笑或抽泣时的快速喘气练习,为的是使腹部作快速颤动;还可作深吸一口气大声报数目字或向远处大声呼喊等练习。闻花香或其他的特殊气味等也可以帮助体会、掌握腹部呼吸的感觉。一个好的演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呼吸,要会蓄气、偷气。偷气要让人感觉不出来,该给力量的地方气要给的足、顶得住:该快要快得起来,该慢也慢得下来。
再则是发声
呼吸与发声是两个范畴,同时又有密切联系。舞台上的发声,既不能声嘶力竭又不能自然主义,要使人听起来觉得响亮、动听又持久,这是生活中经过改造、训练了的声音,这就要正确的发声法。
正确的发声法要使声音“立”起来,而不能“横”在喉咙口,除了唇、齿、喉、牙、舌这些发声的部位外,还要掌握好共鸣。发声怎么练,各人做法不同,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办法。话剧发声不同于唱歌,不能造作。我走的路子是:把声乐发声与舞台语言发声结合起来。真假嗓子都练,以真声基础,真假声结合(所谓真声就是声带全体振动,假声就是声带前端振动)。我认为话剧的声音有些也要用假声。有些高的声调,用假声较省力,所起来也优美、动听。
具体练习发声的做法有:找一个段子,诗歌、散文都行,把呼吸吐字结合起来,半个音阶半个音阶地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由快到慢、由慢到快地反复练习;念一段长一点的、感情丰富的台词,结合台词的艺术处理,把声、气,字结合起来练。经过反复、科学的练习,除声带有毛病者外,一般都能训练过关。
台词的艺术处理
有了吐字、呼吸、发声的基本功,要把台词念好,还得讲究台词的动作性、节奏性、性格化。动作性不光是外部动作,主要是心理动作,也有人称台词动作。说一句台词时清楚地传达出人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他要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这就先要把台词研究透,把戏、角色分析透,特别是掌握其中的细微变化,清楚、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同样一句“你出去吧!”就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与说法,有用商量口吻的请求,有欺骗性的假话,也有愤怒至极的驱逐。
总之,要研究、理解不同环境中不同对象、不同人物关系中的角色说话的真正意思,掌握语言的分寸感,让观众真正听懂你的意思。节奏性,即要掌握好抑扬顿挫、高低快慢、起伏跌宕,要求得高一些就是处理台词要像处理演唱一样,所以也有人把语言的节奏性叫音乐性。一个演员的台词处理要在与同台演员的交流中,松紧拖停、高低快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感觉是一个丰富多采、变化多端的整体。感情的含蓄、奔放、平静、波动……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层次分明,要与人物性格、动作、人物关系、规定情境结合起来。性格化,即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职业,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格习惯、用语特点,声音特色等,决定应采取何种用语习惯、音色特点。一个好的演员应该会用不同的声音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
【“露天舞台”摘自《刁光覃、朱琳论表演艺术》蒋瑞、王宏韬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朱琳1982年在《贵妇还乡》中的表演:
什么是潜台词?——欧阳予倩谈“演员的台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