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春节档“闹海”启示录:旧时的“思维”与今日的“神”
“哪吒”春节档“闹海”启示录:旧时的“思维”与今日的“神”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了一部现象级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春节档仅开启3天后,该片便以惊人的市场表现独占鳌头,不仅票房占比超过35%,更是在随后的几天中持续走高,每日收获市场大盘一半以上的票房。截至2月3日,该片累计票房已超过39.9亿元,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有望达到68.17亿元,极有可能打破《长津湖之水门桥》保持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哪吒2》的市场“战力”
在档期开始前,业内普遍认为这将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春节档,但市场表现很快出现了分化。从上座率和场均人次来看,《哪吒2》自春节档开始便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其他影片则呈现逐日下滑趋势。在观众层面,《哪吒2》做到了真正的包容:片中的殷夫人、石矶娘娘等角色吸引了女性观众,动画与合家欢的属性稳固了家庭观影的票仓,同时在一些社会议题上也引发了男性观众的共鸣。李靖夫妇与东海龙王让为人父母的观众深感触动,哪吒与敖丙的角色性格也让年轻观众感到热血。
在传播层面,从1月30日开始,《哪吒2》在全网的日增曝光传播人次就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余5部影片。截至2月2日,该片已完成对映前热度最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反超。
过时的大片
在2025春节档开始前,6部影片因特效影片多、IP基础雄厚、类型丰富、主创号召力强等原因而被业界称为“有史以来最强、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然而,从档期首日开始,就陆续有影片在竞争中不断掉队。
最先掉队的是《蛟龙行动》,首日排片占比仅7.7%,票房占比仅4.1%,截至记者发稿时,累计票房为2.6亿元。映前热度最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其排片与票房在上映首日也出现了倒挂,随后便一路走低。春节档“常客”——“熊出没”系列,其每日排片都在9%上下,但日票房呈现逐日走低的态势。《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首日排片占比与票房占比保持一致,但从第二天开始,也出现了排片占比高于票房占比的现象。暂列票房榜第二位的《唐人街探案1900》直至2月1日才出现排片与票房的倒挂,但在1月30日,《哪吒2》的日票房就高出《唐人街探案1900》近1亿元,此后这一差距每日都在放大。
从事电影制片的金妍分析认为,除了《哪吒2》之外的5部影片中,有两三部虽然是续作,但是要么前作的时间隔着有点远,要么筹备立项时间远,换句话说,是电影市场上一个阶段的产物。在2018或者2019年之前的一段时间,业内一度认为,只要是视效大片,就能够给观众带来小屏幕所没有的感受。此外,在此之前,业界对流量过度追捧,在2017年的《战狼2》后,又掀起了一窝蜂的拍主旋律影片的热潮。所以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重特效、重流量、重题材,却相对轻内容的现象。在2025年春节档的几部影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些现象的影子。
据灯塔研究院与中国电影家协会于2024金鸡电影节期间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在观影动机方面,有吸引力的故事或题材、视觉特效冲击感强、有刺激有爽感是排在前三位的观影动机,在此之外,有情感共鸣的内容虽然不是观众进场的第一动力,却是被广泛讨论的内容,这是支撑影片长线趋势的基础。此外,口碑评分差、(剧情内容)俗套狗血、题材故事没有吸引力、制作粗糙是排在前列的阻碍观众进场的主要原因。
“在好的内容基础上,观众需要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极致的情绪释放、强话题共鸣。”《报告》最后总结道,“观众对内容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内容创作将变得越来越‘卷’。”
“《哪吒2》创下的市场奇迹让人咋舌,但是周期长达5年,这对于志在建立工业化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仅有一个《哪吒2》或者《流浪地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并调整创作与制作,提高上游制作效率。”金妍说,“春节档的盛况告诉我们,不是观众不看电影了,而是一部分供给是过剩的、与观众需求不太匹配的。”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