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中轴线设计成为都城建设典范
隋唐长安城,中轴线设计成为都城建设典范
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元明清北京城外,隋唐长安城的布局也严格遵循了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设计,并成为同时期不少都城建设的参考典范。
《长安三万里》中的朱雀大街
据考证,唐长安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比公元446年建的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建的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它分为外郭城、皇城、宫城,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壮丽、布局最规整的一座都城。
在这座宏伟都城的中轴线上,彼时能看见什么?
图源 / 新华社
朱雀大街——隋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早在东周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就表现出“以中为尊”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吕氏春秋·慎势》中有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占据城市中心位置,便是这3个“中”字的集中体现。在青铜文明时期,这一筑城理念已成为王朝统治阶级的共识。曹操营造的邺城出现中国最早的城市南北中轴线,且沿线建筑已经具有礼仪性与等级性。
《周礼·考工记》王城规划图
当时间来到隋唐时期,人们对都城中轴线的功用已形成清晰认知。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盛世记忆。连接起宫城正门承天门、皇城正门朱雀门、外郭城正门明德门的朱雀大街,便是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朱雀大街作为唐长安城的主干线,将唐长安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归万年县与长安县管辖。
隋唐长安城示意图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长安城道路网、坊市和城门等围绕朱雀大街对称分布。商业中心东市、西市也对称分列于两县之中,展示出的景象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此外这条大街还承载了唐代盛大的礼仪活动,亦称为“礼仪之轴”。因帝王到城南祭天会走这条街道,所以它也叫做天街,这便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之中的天街了。
图源 /纪录片《考古·中国》
近年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工作时,发现了隋唐长安城横贯朱雀大街的水渠及渠上东西并列的五座桥梁基址,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五桥遗址。在五座桥中最宽的是中桥,也就是居中的桥,其桥台长度达到了7.35米,同时有五对桥柱。中国古代尚五,如五行、五德等,“五”在数字中是阳数,代表了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上城门、桥梁的最高等级,见证了礼制文化的一脉相承。朱雀大街的中轴线贯通都城的正门明德门,又从天街五桥的中桥穿过,据考古专家推算,此处朱雀大街实际宽度约为127米(不含路沟)。
工地考古遗迹正射影像总图
太极宫
太极宫在隋朝时称为大兴宫,唐初时多称“大内、西内”“太极殿”等,直至唐睿宗时正式改名为太极宫。它是唐长安城的宫城,布局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东侧是太子所居的东宫,西侧为掖庭宫。
太极宫平面图 图源 / 陕历博美丽杏坛
隋唐长安城在城垣建制上采取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的三重制,三城层层相环,布局整齐、规划严密。依据“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且皇帝“居北而立,面南而治”的原则,宫城位于全城北部正中,是皇帝起居、处理朝政之处。皇城紧依在宫城之南,是中央百官衙署及其附属机构所在地。外郭城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分布于东、西、南三面,是居民坊里住宅区和工商业区。
整齐划一、纵横相交的长安街巷 展现着大唐的气派与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11条南北向大街与14条东西向大街将外郭城划分为棋盘式的108里坊,也让唐长安城成为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范,被看作是里坊制最成熟的典型。
承天门
同北京城一样,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上也有承天门,它是唐长安城宫城太极宫的正南门。根据考古发现,承天门修建在18米宽的城墙上,门上有高大巍峨的楼观,门的进深大约19米,整个大门分为东、中、西三个门道,分别宽6.4米、8.5米、6.2米。出了承天门就是唐长安城皇城,而从承天门向南到朱雀门的街道,叫做承天门街。
图源/ 陕历博美丽杏坛
图源/ 城墙在线
承天门外的皇城集中了唐代多个中央衙署,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都在这里。在承天门大街东侧是太常寺,西侧为鸿胪寺,鸿胪寺相当于外交部,是接待外宾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彼时皇家各类大典及接待各国使者宾客都会在此进行,如唐太宗册封李治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钦藏献盟书等重要时刻,都是在此间举行盛大活动。
朱雀门
朱雀门是唐长安城皇城的正门。朱雀大街作为帝王到城南祭天所走街道,规格很高。朱雀门作为皇城正门,规格等级自然也不低。据专家推测,它最初也有着代表隋唐最高等级的五个门道形制。如今的朱雀门并非唐时建筑,而是后来重开的,位于朱雀门遗址以西。
这是当时进入皇城的正门道路,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商人等都要从这里进入长安城
贞观十九年,当前往印度求经的玄奘重归大唐时,便是从朱雀大道由朱雀门进入的皇城。值得一提的是“朱雀门”之名使用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它对于唐长安城皇城的分量,不啻于午门之于故宫。
明德门
明德门始建于隋、重建于唐,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也是进入唐长安城的第一道门,与唐大明宫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都城城门建制最高规格,可谓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它的名字彰显了唐以德治国的理念。隋唐时皇帝会率百官从远在城北的皇宫一路沿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在明德门外的天坛进行祭天活动,礼毕归来复入明德门回宫。明德门的五个门洞中,最外侧的两个是马车行道,紧邻中间门道的两个门洞是人行道,最中间的门洞便是皇帝专用“御道”了,平日并不开放。
中轴线周边遗存众多
据历代文献、考古勘探与发掘成果显示,唐长安城有巍峨高耸的宫殿、恢宏壮丽的官署、门巷修直的里坊、匠心独具的宅第以及香烟袅袅的佛寺道观、繁华兴旺的东西两市,堪称当时国际化的大都市。如今,从承天门到明德门,伴随着朱雀大街这条中轴线,周边还有大明宫遗址、兴庆宫遗址、西安城墙、安仁坊遗址、圜丘遗址、大兴善寺、大小雁塔等众多历史文物、建筑遗迹,它们的精彩故事流传千年,历久弥新!
借用新华社的一句话为结语——“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