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玩具还上瘾!孩子翻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绘本,究竟特别在哪儿?
比玩具还上瘾!孩子翻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绘本,究竟特别在哪儿?
"我的女儿1岁7个月,每天都要求我读这套书给她听!她特别喜欢自己翻开页面,去瞧瞧帽子下面藏着什么(笑)。”
“在读《蔬菜躲猫猫》时,孩子边翻页边笑个不停,萝卜从土里跳出来的那一刻,她直接笑翻在地!”
“每一个翻页都是惊喜,我们全家一起读都笑得停不下来!”
“明明是孩子的书,却连我也忍不住一页页看下去,太有创意了!”
看到这些留言,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既征服了孩子,又让大人爱不释手?
它就是由日本人气插画家龟山达矢和中川敦子夫妻所组成的tupera tupera 工作室,倾力打造的互动认知翻翻书——“看到猜不到”系列!
不了解的读者可能会以为,这套翻翻书只是低幼宝宝用来认知水果、蔬菜等等的“小工具”。
这可就大大低估这套书的魅力啦!它可远不止认知翻翻书那么简单!
那这套书到底特别在哪里?为什么它能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低幼翻翻书中脱颖而出,俘获读者的心呢?
“细节控”作者无处不在的精心设计
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看到猜不到”系列共4册——《刮大风了》《掀开帽子》《水果躲猫猫》《蔬菜躲猫猫》。
它们的主题非常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水果、蔬菜、帽子等等,而作者通过创意十足的翻页设计,让这些普通事物焕发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我们都知道,翻翻书的一大主要功能就是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技能,让孩子的小手指在不断翻页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但 tupera tupera 夫妇的创作 “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作为妥妥的“细节控”,他们在每一页的设计上都投入了很多心思,为孩子带来了更丰富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比如,在《水果躲猫猫》和《蔬菜躲猫猫》中,叶子、根茎的设计看似普通,实则有着令人惊讶的细致描绘——不同水果和蔬菜的种类,它的叶子形状,乃至颜色,都精心还原了真实的自然景象。
左图:书中藏在叶子后面的柿子;
右图:柿子的实物照片
书中柿子的叶子形状与实物一致,而藏在枯黄的叶子后面这一细节,正契合了柿子在秋天成熟的特点,与苹果翠绿的叶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左图:柿子;右图:苹果
而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们视觉的启发,也让他们在翻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让他们学会关注大自然中的美妙细节。
另外, tupera tupera夫妇还在书中埋入了有趣的主线,让小读者参与感满满:
《水果躲猫猫》开头处,一个小女孩背着空空的箩筐“来到果园里”;
结尾处则是女孩收获满满,背着满满一筐水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筐子里的水果和每一页上的水果一一对应。
《蔬菜躲猫猫》同样如此。
虽然“看到猜不到”系列是低幼翻翻书,但作者没有“小看”读者,并未将水果、蔬菜简单地铺陈罗列,而是埋入“去果园采摘水果”和“在菜园收获蔬菜”的情节线,让小读者仿佛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他们正在果园、菜园里摘取果实、蔬菜一般。
在翻页的互动过程中,逐步累积的不光是对不同水果和蔬菜的认知,还有满满的代入感,而这也会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此外,在排列顺序上,两位作者也考虑到了语言的节奏感。
幼儿对语言节奏非常敏感,书中重复、可预测的语句,如“水果,水果,你是谁?”“蔬菜,蔬菜,你是谁?”“掀开xx的帽子”“刮大风了”等等,符合幼儿的语言认知规律,既能抓住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又有助于语言发展,提升孩子的语言敏感度。
而在这样有规律的重复中,配合翻页的节奏,作者又巧妙地加入了拟声词的变化。
比如,在《水果躲猫猫》中,苹果和橙子露出“真面目”时,所搭配的拟声词是“咕噜!是苹果。”“咕噜!是橙子。”
而下一页为了在重复中加入变化,作者将藏在叶子后的水果设计为成串的葡萄,搭配“咕噜噜!是葡萄”,这在满足孩子对节奏感需求的同时,又加入了层层递进的乐趣。
再比如,《蔬菜躲猫猫》中蔬菜从土地中出来的拟声词多为“砰!”,但中间夹杂着芋头的“啪啦啦”,土豆的“啪啦啪啦”,还有结尾拔出大萝卜的“嘣!”,都让这套书更加生动,充满趣味感!
而在画面设计上,作者也为水果蔬菜设计了好玩逗趣的表情,比如柠檬噘嘴眯眼的样子,仿佛是被自己酸到了一般,也会让孩子捧腹大笑!
更令人惊喜的是,每本书中都藏着“彩蛋”。
比如,《水果躲猫猫》中的一页,藏在叶子后面的不是水果,而是在树上生活的松鼠;《蔬菜躲猫猫》中则“躲”着住在地下的鼹鼠!
猜猜这是什么蔬菜?
翻开折页后——原来是一只小鼹鼠哇!
通过这些小小的“彩蛋”惊喜,孩子不仅能收获更多的阅读乐趣,还能了解松鼠和鼹鼠的生活习性,增加对大自然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更多知识。
好玩有趣,脑洞大开
tupera tupera 的作品总是让人“不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这种出人意料的惊喜正是他们的核心创作理念,赋予阅读更多的趣味性和互动感!
这也在《刮大风了》和《掀开帽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掀开帽子》中,孩子们通过翻页这个动作,掀开不同角色各具特色的帽子,去探索每个帽子下藏着的各种各样的“惊喜”——
小男孩的帽子下藏着一只青蛙,符合男孩活泼调皮的个性
厨师的帽子底下藏着香喷喷的烤鸡腿
探险家的帽子底下则有一座爆发的火山……
这些设计巧妙地将职业与神奇的想象结合,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对职业的认知,又培养了想象力和联想力。
而《刮大风了》则是顽皮的大风给孩子们带来的幽默盛宴,让小读者开怀大笑!
留着鼻涕的小男孩被大风一吹,鼻涕流得更多更长啦
▲ 日文原版内页动图
手握蒲公英的小女孩,刚开心地吸了一口气,想吹蒲公英,谁知被捣蛋的大风抢了先
狮子的“马甲”被大风吹掉了;女孩充满爱意的信被风吹跑了;男孩手中的冰激凌被大风一吹,糊了他一脸……
大风就像个喜欢恶作剧的小孩子,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顽皮的举动,这也会让孩子们有很强烈的代入感,更能让他们沉浸其中!
这些脑洞大开的设计和情节,不仅让孩子哈哈大笑,更能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温情治愈,富有哲理
这套翻翻书除了好玩外,更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哲理意味。它绝非无厘头的搞怪幽默,而是通过风趣幽默的情节,悄然传递着温暖的情感和富有启发性的生活哲理,这正是“看到猜不到”系列的独特魅力所在。
比如在《掀开帽子》中,装扮得时髦精致的阿姨,她的帽子下,竟是一头极富个性的爆炸头!
这样有趣的设计,不仅能让孩子哈哈大笑,还向他们传递了重要的观念——性别并不是限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书中展现的多样化人物和鲜明个性,无形中也为孩子树立了多元与包容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理解并接纳世界的丰富多样性,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的一些设计,也试图向孩子传达,不要仅凭表面现象,就急于下判断和结论。
比如,戴着牛仔帽的大叔,帽子一掀开,竟然是名武士!
再比如,小猫的帽子下竟然藏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原来是只小兔子呀!
这些充满趣味的情节让孩子在哈哈大笑的同时,逐渐学会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更加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以偏概全。
与此同时,这些设计也为亲子阅读增添了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空间。家长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哪些时候不能只凭表面去判断?这些小小的启发,将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更全面的世界观。
而在《掀开帽子》的结尾,当我们掀开小女孩的帽子时,竟然惊喜地发现帽子下藏着一窝小鸟!
这一暖心的细节,更巧妙地传递出善良与爱心的力量,鼓励孩子去关爱动物,也关爱他人,悄然间培养了孩子的同理心与责任感。
再比如,在《刮大风了》中,顽皮的大风似乎干了一连串“坏事”,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全书结尾却来了个温暖的反转——大风吹散了遮挡阳光的乌云,让明媚的太阳重新露出笑脸,颇有几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
这样巧妙的设计似乎也是在向孩子们传达事物的两面性:有时候,看似糟糕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可能又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这样的结尾,既温暖又富有哲理,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这对孩子日后的人生之路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掀开帽子》还是《刮大风了》,都在通过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在无形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还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积极思考和乐观向上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一份温暖而深刻的力量。
“看到猜不到”系列翻翻书,就像一个魔法盒子,装满了细致的设计、脑洞大开的创意、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节,以及温暖人心的小哲理。
它不仅让孩子通过翻页的互动收获知识和乐趣,更通过一个个巧妙的情节设计,悄悄地将爱与思考藏在每一页中。
翻开它,和孩子一起进入tupera tupera的奇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