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了?别慌,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
焦虑了?别慌,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焦虑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从轻微的紧张不安到严重的焦虑症,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焦虑症的定义、成因、症状以及应对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惊恐发作)两种形式。
为什么会有焦虑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都非常的大,在这种长期的压力之下,负面情绪的积累是触发焦虑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人们的个性基础也是在焦虑发生的一个主导因素;又比如我们说焦虑它是有一个家族的聚集性,也就是说遗传在这当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焦虑的发生它的生物遗传度在40%左右,在整个的这种遗传度上讲是比较高的。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情绪症状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植物神经症状
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濒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的区别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焦虑是非常常见的一个表现,遇到一些紧急的事情或者是出现了一些变化,人的情绪会有一定的波动,如果自己能够调节过来,那就在一个正常的焦虑范围之内;假如说长期的压力积累、生活状态的变化,情绪得不到一个自我调节,就要警惕是不是出现了一个病理性的焦虑。比如说焦虑了,晚上睡个觉就好了,就是能够自我调节;假如说焦虑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一个焦虑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很困难,就要高度警惕焦虑的危险。
焦虑症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在焦虑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在急性的焦虑发作的时期,医生通常会选择用一些安眠的药物来快速的控制焦虑的症状,尤其是对躯体的焦虑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急性期治疗的后半段,等抗焦虑的药物真正地发挥了作用,安眠类的药物会逐渐地减量,然后根据病程的情况是否还要维持这个安眠药物的使用。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有助于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他的焦虑程度。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市第四人民医院有非常优秀的一些心理治疗师,焦虑症患者可以预约这些心理治疗。
- 支持性的心理治疗
- 疾病的宣教
就是让病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焦虑,即便是急性的焦虑发作,有惊恐障碍、有濒死感也不至于是有致命的情况,这样,焦虑程度会大大地减轻。现在用得非常多的技术叫认知疗法,比如说对路上发生车祸的担心,把认知纠正过来之后也许他的症状会得到缓解;还有呼吸放松,这个对于缓解焦虑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学生考试之前很紧张,可以采用深呼吸放松的方法或者是握拳10秒钟然后再放松再握拳再放松,也可以大大减轻焦虑的程度。
如何自我调节缓解焦虑
学会放松与倾诉
如若产生焦虑情绪时,可以进行一些让人放松的活动,如慢跑、游泳及瑜伽等。转移注意力
可以选择有通关形式的游戏或者阅读等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至让自己轻松愉快的事物上,以缓解情绪。增加自信
寻找一些自己擅长、简单的事并且完成,来增加自信心以缓解不良情绪。适应方法
把引起焦虑的事件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地适应它,逐一攻克它。
家人、朋友有焦虑该如何劝导
当身边有家人或朋友出现焦虑,如果一味地去劝他“你放松一点”或者“你不要想太多”,可能对他的帮助不是很大。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理解和陪伴,不要一味地说“你别焦虑,你这样生活都挺好的,想那么多干什么”这类话,反而会让他更加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