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安全知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11项安全知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文整理了11个方面的安全知识,涵盖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拐骗、预防欺凌、居家安全、外出游玩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以及防性侵教育。这些知识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交通安全
防溺水安全
要重视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工作。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到危险、陌生的水域游泳。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要切实做好孩子在家休息时的监护工作,尤其是“双休日”和假期,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在没有大人陪同和没有配带救护设备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摇晃、乱跑、乱动,也不能超载超重,以免船体掀翻或下沉。
家长要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管好自己的孩子,切勿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教育孩子相互监督,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渠边、河边、水坑边玩耍的同学,教育孩子要坚决抵制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报告。
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成年人相助,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并及时拨打110、119、120急救电话。
防拐骗
不允许年龄偏小的孩子独自一人外出。在公众场所,告诉孩子不要乱跑,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平时,要求孩子记住家庭地址和父母的电话号码。告诉孩子,和父母走散时,可以找警察、保安、商场工作人员等寻求帮助。
预防欺凌
家长可以怎么做:
- 多关注自己的孩子,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 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 对孩子进行预防教育,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 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意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 教育孩子有问题第一时间呼救,告知老师和家长。
-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以暴制暴。
居家安全
室内安全
- 不要太靠近窗户、阳台或者楼梯护栏,避免高处坠落。
- 不要玩电器设备,不要让电器沾上水,不用湿手、湿布触碰电器。
- 远离脱落线头,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
- 正确使用厨房用品,注意用火安全,年龄较小的孩子勿碰燃气灶。
- 消毒剂等有害物品不得随意接触,更严禁食用。
- 遇上火灾及时逃生自救,不贪念钱财,及时报警救援。
电梯安全
- 进出电梯的时候,先确认电梯到达了再行动。
- 进电梯后,站在安全的区域。不要靠门站立,以防电梯门突然打开。
- 不要将手放在电梯门旁,以防挤伤手指。不做危险的动作。
- 不要随意拍打、踢踹、蹦跳,以防电梯坠落。
- 不要随便按电梯旁边的按钮,以防电梯故障。
- 被困在电梯里,正确进行保护自身安全并寻求救援。
外出游玩安全
- 不到河边、水库、池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滑冰等,防止溺水等事故。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 警惕小区、公园等地区健身器材安全,不做危险动作。
- 注意警告标志、禁止标志。远离井盖、下水道口,远离有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的场所,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
- 不在空中架有电缆、电线的地方放风筝或进行球类运动。
- 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比赛或演出结束时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防火安全
- 做到不玩火柴、打火机,不在家中和户外任何地方玩火,以免引起火灾,造成伤亡。
- 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拨打119,不建议独自上前灭火,如燃烧迅速可打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避开烟雾,往开阔的地方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要跟人群拥挤,更不要盲目跳楼。
- 家中要准备消防安全“四件宝”:灭火器、防烟面具、燃气报警器、灭火毯。
饮食安全
-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 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 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饮食要节制,不能因为贪嘴多吃,导致肠胃不适。
网络安全
- 健康上网,上网时间要有节制。
- 警惕网络上主动加好友的陌生人,谨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请大人核实对方身份。
- 家长们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更不要盲目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 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辨别不良信息,拒绝有害低俗信息的诱惑,学会控制欲望,学会自律。
- 不在网上与别人争吵,谩骂或暴露别人隐私等。
心理健康安全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通过不断地鼓励和赞扬,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提升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勇气。
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有效工具。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出难题法:偶尔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让其自己去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孩子才能拥有成长的经验。
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蓄积“正能量”,还能为孩子进行不同的心理调适。
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展其兴趣和爱好。
反面教育法: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孩子提升分析和判断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我们想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宽严结合,才是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
防性侵教育
-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告诉他们短裤和背心遮住的地方都是“不能随意看和触摸”的。
- 教孩子识别坏人,并要告诉孩子,坏人可能看起来并不坏,他们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可能看起来很和善,也会微笑,会给你好吃的,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 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威胁或恐吓,很多性侵案件中孩子沉默,都是因为受到了罪犯的威胁和恐吓。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受到了侵犯,也不敢说。
- 遇到性侵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千万不要责骂、吓唬孩子,让他们再次受到“二次伤害”。
总结
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学会正确自我保护,危险就会离孩子们越来越远啦!